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宋代彩塑之一“崇慶寺宋塑”修復完畢

宋代彩塑之一“崇慶寺宋塑”修復完畢

日期:2016/12/14 12:08:51      編輯:古代建築
    記者從山西長子縣崇慶寺文物管理所獲悉,崇慶寺彩繪泥塑及壁畫修復項目日前通過了國家文物局的驗收。寺內二百多尊人物彩塑得到全面修繕,尤其24尊大型人物宋塑擺脫了“東倒西歪下沉”等的病害,重新煥發出一代佳作的勃勃生機。

    長子縣崇慶寺文物管理所所長張宇飛說,崇慶寺彩塑跨越宋金元明四個時代,寺內體量超過一米五的大型人物塑像有47尊,其中24尊是宋塑,23尊為元明彩塑。其余小型的人物彩塑有200多尊。這次修復工程國家文物局投資210萬元,歷時3年多時間對塑像進行了除塵、清洗、加固等,全面解決了塑像酥鹼、空鼓、起甲、下沉等病害。

    崇慶寺的宋塑被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錢紹武譽為“宋塑之冠”,其中北宋元豐二年(1079年)的十八羅漢像更是中國古代彩塑藝術聚寶盆中的明珠。“天下羅漢兩堂半”指的是蘇州保聖寺的半堂羅漢、紫金庵的一堂、山東靈巖寺的一堂,曾得到梁啟超和畫家劉海粟的大加贊賞。然而,中央美術學院壁畫系教授任世民看了崇慶寺的十八羅漢後表示,“梁劉不識崇慶寺,天下羅漢三堂半。”

    古建專家柴澤俊說,崇慶寺宋塑羅漢像不僅年代確切,而且塑造技藝高超,是在上承唐代羅漢豐圓勁健的遺韻,大力發展寫實風格而形成的一代佳作,至為可貴。

    “修繕前由於十八羅漢像座下的神壇下沉,彩塑出現前傾、後傾、折斷等東倒西歪的病情。”張宇飛說,修繕中,專家們使用原地抬升技術將神壇進行了加固,將十八羅漢像進行了抬升,病情徹底消除了。

    此外,這次修繕還對崇慶寺內十殿閻羅裡一組明代懸塑進行了整體加固,解決了修繕前由於牆體下沉和開裂造成的懸塑向下垮塌的病情。

    崇慶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坐落於山西省長子縣城東南22.5公裡處的紫雲山山麓。崇慶寺始建於北宋大中祥符九年(公元1016年),全寺坐北朝南。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