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從廣州市花都區創建辦獲悉,花東鎮田心莊古建築群雖然2009年被評為廣東省第二批古村落,但至今未進行商業開發,很少有人前來參觀,所以村落保持了原汁原味的原始風貌,古村落裡的48座嶺南風格建築至今保存完好。
締造者: 收廢品收到真金銀 搖身變巨富建豪宅 記者穿過一些現代民居,來到一個廣場,眼前出現了一片青磚筒瓦建成的古建築群。看著眼前這一大片古樸清幽的建築群,記者心想200多年前是什麼樣的人,具備如此的財力建起這麼宏大的房子?當地村負責人說起了這座古村落的建造者歐陽尚珠的傳奇致富故事。
據傳,歐陽尚珠祖上為官入粵,可是到他這一代已經家道衰落,在花縣縣城靠收買廢銅爛鐵來維持生計。有一天,當城北山區一對夫婦,拿著挖地基發現的好幾輛雞公車的“廢鐵”的樣品,來讓歐陽尚珠看並詢問能否收購。當歐陽尚珠答應收買下來之後,發現這些“廢鐵”其實是真金白銀,只是因為在地下埋太久外邊積滿銹色而已。當這對夫婦將最後一輛雞公車的“廢鐵”送來之後,歐陽尚珠說:“這一車我不收了,你們自己留著用吧!”可是這對不識珍寶、也不懂歐陽尚珠良苦用心的夫婦反倒埋怨歐陽尚珠不守承諾。就這樣,一個收買破爛的搖身一變成為了一方巨富,並自己做起了制作金銀首飾的生意。
參觀者: 建築宏大保存完好 是古村落中的璞玉 站在田心莊村地堂前,映入眼簾的就是那座位於古村中心的書有“獻堂家塾”四字的歐陽家族祠堂,這也是整個建築群裡最氣派的建築。它是古村歐陽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它與整個古建築的群裡的其他民居一樣,屋脊都是采用龍船脊,線條優美。
走進獻堂家塾,記者被這座寬12.7米,進深29米的祠堂所震撼。祠堂的整體格局為“三間三進”,進門明間設有儀門,中堂上掛有“抱璞堂”大匾,後間則為供奉先祖的牌位。
在獻堂家塾外,一排排嶺南風格的民居,向兩邊排列開來。走在巷子內,每座庭院都是相接但不相通的獨立戶院。在巷子牆壁上,大家發現一個金魚形的滴水口,形態極其逼真。據介紹,滴水口除了這個寓意金魚滿堂的金魚形,還有寓意福在眼前的蝠鼠形、多子多孫的葡萄形、步步連生的蓮花等等,每一個都不盡相同。
走到獻堂家塾右側的一個冷巷時,記者發現它與其他筆直的冷巷不大一樣,前端狹窄,後端寬闊,呈戽斗狀。據正坐在巷子石板上乘涼的幾位阿婆介紹,這個叫做“戽斗巷”(戽斗是一種古時捕魚工具),寓意財源廣進、福澤綿長。
游覽過程中,記者偶遇了一位專程從廣州前來的資深攝影愛好者。他表示,花都周邊著名的古建築他都拍過,最近才聽說田心莊,這座古建築群這麼宏大、保存這麼完好,在周邊還是少見,真是一塊古村落裡的“璞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