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如何留住古鎮的文化之根

如何留住古鎮的文化之根

日期:2016/12/14 10:03:25      編輯:古建築保護
栩栩如生的奚家廳建築木雕
栩栩如生的奚家廳建築木雕
整齊的瓦當,透射出古鎮的歷史
整齊的瓦當,透射出古鎮的歷史
已有百年歷史的“第一樓書場
已有百年歷史的“第一樓書場

  水如鏡,橋如弓,粉牆黛瓦映碧空,這是江南小鎮常見的風景。淡煙細雨滋潤著的江南,山也青青,水也清清,傍山向水的青黛小鎮能不親親怡人?從鋼筋水泥中折進這磚瓦石牆裡,一股幽幽的氣息撲面,老鎮風情在空氣裡彌漫,如此濃郁。

  江南之意在古鎮躍動

  江南的橋,在那如鏡的水上就仿佛是一只跳動的音符、半只彎彎的新月,而橋邊空空的石凳分明在告訴我們,一場演出剛剛結束,那情景正應了“曲終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的詩境。

  屋檐上,俏皮的瓦當镌刻著小鎮人家的滿心歡喜和心中祈願:風調雨順、龍鳳呈祥、福壽安康……往往就镌刻在這凹凸、簡潔而不簡單的青灰色浮雕之中;再往門楣上看,花開富貴、二龍戲珠,全是吉祥的圖案,烘托著下面的公堂理事圖。因為保留完善,我們還能感受當時這戶人家的崇隆和富貴氣象。就這樣,流轉在瓦礫間的江南之意借著古鎮的完好留存而向今天的我們展開容顏。

  新場,究竟是新是古?

  宋朝到如今,新場留下了一座座精美的石拱橋、一棟棟精致的民居,一扇扇高高壘起的石駁岸;漸漸地,這裡又矗立起藏書樓、伽藍院,慢慢地這裡最終“煲”成了寫意的江南。

  雖然幾經翻新,但徜徉在新場古鎮,我們依舊嗅到了濃濃的古色古香,從拱橋到浮雕無不精致得一絲不苟,陽光斜照,古老的風味訴說著歷久彌新的故事。新場古鎮從來不曾丟失自己的性格和靈魂,這是“亦新亦古”的新場古鎮。

  尋找古跡根脈

  令人欣喜的是,鎮裡如今正下大力氣試圖留住這片祖宗留下的寶地,他們深知這是新場的“根”,新場因它而翩翩鶴立於當今城鎮建設躍進浪潮的潮頭。

  古鎮,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蘊含著祖先的喜樂,飽蘸著千古的雲煙。現今雖高唱著保護古跡的曲調,但這種保護卻往往失卻了“古”的味道,於是,祖宗的呼吸隨推土的煙塵散去,千百年聚集的地氣因機器的轟鳴而破滅,天地之靈氣因此而化作烏有,似曾相識的新鎮淹沒在千篇一律的復制文化裡。

  把根留住,是個問題。因此我們更加敬佩新場,這個小鎮真正跳出了大千世界,在空間裡留住了悠悠的時間、鮮明的個性、深厚的根脈。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