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用三年提升古城區水質
日期:2016/12/14 10:09:29   編輯:古建築保護蔣宏坤要求水質改善要與水文化水景觀水經濟同步發展
6個“結合”
解決河道黑臭與提升水質相結合,控源截污與擴大引水量、增加水的流動性相結合,治標與治本相結合,打通斷頭河與完善水系網絡相結合,水質改善與發展水文化、水景觀、水經濟相結合,治理與管理相結合
4個“百分百”
污水百分之百實現截留,河道百分之百納入輪浚清淤范圍,百分之百消除斷頭河,河道保潔實現百分之百覆蓋
水,是蘇州的靈魂。有效改善古城區河道水質,擦亮“東方水城”名片,任務緊迫而艱巨。昨天,省委常委、市委書記蔣宏坤專題調研古城區河道水質提升工作,要求古城區河道水質改善與發展水文化、水景觀、水經濟結合,爭取到2014年底,使古城區水質明顯提高、水景觀明顯改善。
蘇州因水而美、因水而秀。小橋、流水、人家,是蘇州獨特的水墨風景畫。前門走著石板路,後門淌著涓涓小河,蘇州部分街區至今仍保留著水陸平行的雙棋盤格局,柔水小河也承載著蘇州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隨著城市化步伐的加快,重大基礎設施的推進和古城區環境容量的加大,縱橫交錯的蘇州古城之水不再秀麗靈動,部分河道甚至出現了黑臭現象。搞活、治清、做美古城之水,新時期的蘇州“治水工程”備受市民和各界關注。
昨天下午,蔣宏坤一行先後來到干將河、平江河、臨頓河、山塘河和冶坊浜等河道查看水質情況。干將路、干將河是蘇州水陸並行雙棋盤格局的典型代表,在引水工程的推動下,昨天的干將河水盡管不清澈,但水流暢通,感官水質能達到景觀水的標准。蔣宏坤要求市有關部門通過進一步加大引水沖刷力度、加強日常管理,讓干將河水在即將到來的夏天依然保持暢通,水質持續得到改善。盡管不是雙休日,但昨天的平江路依然熙熙攘攘,慕名而來的八方游客踩著歷史悠久的石板路游興正濃,平江河上不時有手搖游船來往穿梭,橹聲欸乃。讓這幅江南水鄉圖美中不足的是,已經變了色的平江河水不時泛起氣泡、發出陣陣臭味……看到此景此情,蔣宏坤感慨道,這樣的水極大地傷害了蘇州“東方水城”的形象。他要求立即采取相關措施,通過清淤、換水等措施,讓平江河水質徹底改頭換面。蘇州古城區河道至今有三縱三橫、兩個獨立水系和一個支流。由於地處平原,城區河道流通原來主要靠來自胥江河的太湖自流水和大運河水沖刷引動。但隨著大運河的改道和拓寬,從胥江河流入古城區的太湖水也隨之改道向南,進入古城區的源頭活水大量減少,再加上上下游水位落差較小,古城之水一下子變得特別安靜。所謂“流水不腐”,安靜下來的古城河水自淨能力陡降,再加上各種生活垃圾、餐廚垃圾的隨意傾倒,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造成水系不暢,古城河道“發福”淤塞、水質惡化嚴重。
蘇州的“治水工程”從控源截污、河道換水、整治雜船、打通水系、河道保潔、清淤輪浚等措施著手,目前,古城區污水集中處理率提高到96%,去年投入9470萬元打通了6條斷頭浜,每年城區河道換水總量達到6億多立方米,古城區水質總體得到了控制並實現了逐步提升。
在昨天的古城區河道水質提升工作會議上,蔣宏坤對近年來我市取得的水環境綜合整治成效給予肯定。他表示,盡管控源截污、引水沖刷等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古城區整體水質與百姓的要求和願望還有差距,與蘇州的經濟社會發展地位不相符,必須進一步加大整治力度,完備相關機制,多措並舉,力求實效。
蔣宏坤要求,古城區水環境整治要做到六個“結合”,即解決河道黑臭與提升水質相結合,控源截污與擴大引水量、增加水的流動性相結合,治標與治本相結合,打通斷頭河與完善水系網絡相結合,水質改善與發展水文化、水景觀、水經濟相結合,治理與管理相結合。他提出,要增強緊迫感,能快則快、能早則早,調動各方力量、齊心合力,切實加大力度,使豐富的水資源成為蘇州重要的發展資源,使別致的水景觀成為蘇州重要的城市品牌。要制定、完善古城區三年水質提升的規劃方案和工作舉措,突出重點、多措並舉、對症下藥,做到四個“百分之百”,即污水百分之百實現截留,河道百分之百納入輪浚清淤范圍,百分之百消除斷頭河,河道保潔實現百分之百覆蓋,由此提高河道自淨能力。同時要落實工作責任制,強化工作進程的檢查和考核,建立河道水質長效管理機制,真正實現“水清水好水美、河淨岸潔景秀”。
市委常委、秘書長王少東,副市長徐惠民參加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