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大昭寺保護維修歷時兩年 堅固如新外表如舊

大昭寺保護維修歷時兩年 堅固如新外表如舊

日期:2016/12/14 19:02:39      編輯:古建築保護

6月8日,拉薩大昭寺維修竣工,寺前桑煙缭繞。 新華社記者 覺 果攝
 
       6月8日上午,歷時兩年、投資1817萬元的拉薩大昭寺文物本體保護維修工程竣工,讓跨越了1300多年歷史長河的大昭寺,更顯雍容華貴。走進大昭寺所在的八廓街,熙熙攘攘的游客、磕著等身長頭的藏族同胞、輕搖轉經筒嘴中念念有詞的誦經者,與大昭寺構成一幅和諧的畫面。
         維修後的大昭寺,主殿、千佛廊前廊和北廊木結構中原本出現歪閃、變形、斷裂的木構件已得到撥正或替換,新替換的木構件還進行了防腐、防蟲蛀處理;屋頂及屋面局部阿嘎土重新打築、挑檐局部糟朽得到更換……大昭寺民管會負責人、僧人拉巴說:“國家投入巨資對大昭寺進行維護,僧眾對此表示衷心感謝!”
        大昭寺始建於公元7世紀中葉,該寺建築風格獨特,雄偉壯觀。大殿正中供奉釋迦牟尼12歲時等身鍍金佛像,佛殿和回廊內外滿布的壁畫均具有很高的史料及藝術價值,其中《文成公主進藏圖》、《大昭寺修建圖》彌足珍貴,寺內還保存有唐代以來的大量歷史文物。
        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大昭寺的保護工作,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國家曾幾次安排專項資金對大昭寺進行搶救性維修。但由於年代久遠,大昭寺建築險情仍十分突出,特別是釋迦牟尼主殿前的梁架結構已不堪重負,隨時有坍塌的危險,嚴重威脅著大昭寺內僧侶和文物的安全。
        2009年7月,大昭寺文物保護維修工程開工,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工程對覺康主殿、釋迦牟尼殿、千佛廊及附屬建築進行了維修保護。兩年來,完成了壁畫保護,牆體工程,層、樓、地面工程的部分基礎性工作以及木構件的調整、木基層的修復,基本排除大昭寺文物建築存在的險情。
         在維修過程中,從最初的編制方案到施工單位的確定,從全程的檢查指導到廣泛的社會監督,處處可見維修工程的真功夫。國家落實工程資金後,自治區委托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編制了大昭寺文物保護維修工程方案;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均由業內資質和信譽較好的企業承擔。“我們遵循‘不改變文物現狀’的原則,認真履行基本建設工程程序,接受社會各界廣泛監督。”西藏自治區文物局副局長丹增朗傑說,嚴格的制度保障確保了工程的質量和安全。
        西藏自治區副主席甲熱·洛桑丹增說,對大昭寺的維修,表明了國家對西藏文化的重視和保護。大昭寺保護維修工程竣工,有利於我國民族宗教政策廣為人知,為推動西藏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據介紹,目前,西藏“十一五”重點文物保護工程已完成9處文物保護維修工程,完成6處文物保護維修工程部分子項目,其余7處正在進行維修保護。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