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大嵩明代海防城牆又遭損毀 文保部門:施工暫停

大嵩明代海防城牆又遭損毀 文保部門:施工暫停

日期:2016/12/14 10:08:29      編輯:古建築保護

西城村留有部分保存得較為完好的古城牆。

古城牆損毀嚴重,牆體依存的山坡被推平。

大嵩城遺址是鄞州區文物保護單位。

    大嵩古城牆,位於鄞州區瞻岐鎮,明朝初年為抵抗倭寇入侵所建。歷經600多年風雨,大嵩古城牆損毀嚴重,如今在鳳凰山上余長僅200多米,為鄞州區文保單位。

    根據區域綠化規劃,鳳凰山上將建大嵩公園,一步之隔的大嵩古城牆也將同時進行“修補”式保護。但今年以來,文保部門接到當地村民反映:施工隊進駐後,有一段古城牆竟被削去2米多高,平整出半個籃球場大小的場地來。

    前天,鄞州區文物管理委員會召集相關部門對保護古城牆的有關事項做了進一步的認證,會議明確暫停公園施工,責成當地政府將古城牆恢復成2005年確立為文保單位時的原貌。

    公園施工,先拆古城牆?

    大嵩古城,依鳳凰山的山勢而建,高低不平,錯落有致。如今的古城遺址,環抱東城、西城兩村。在兩個村裡,只要是上了年紀的村民,對古城的前世今生都是了如指掌。

    宋先生是外地人,5年前來到東城村,現在一家工廠上班。戴著一副眼鏡的他,對於古物相當偏好。積澱著眾多歷史記憶的大嵩古城牆,吸引了他太多關注的目光。“環抱兩村的鳳凰山,是村民們乘涼、閒坐的好去處。西城村就有一條石級小路,繞寶光禅寺可以上山。去年下半年,鎮裡出台了規劃,鳳凰山上將建綠地公園,方便村民休閒、鍛煉。當年9月,招投標結束後,施工隊進駐村裡。”和許多村民一樣,宋先生對於建大嵩公園是欣喜的,而且鎮裡也明確表示會對大嵩古城牆進行保護和維修。

    為方便建築材料運上山,施工隊自山腳打通一條小路上了山。經常有村民順著這條路,上山看看進展。慢慢地,有村民看出了端倪:許多城牆上的大石頭被拆掉了,山頂高處一塊平地被修整了出來,距離原先的城牆落差有2米多。也就是說,一大片城牆被削掉了。宋先生聞訊,特意上山看了一趟,看到散落在旁的石頭,也是大吃一驚:不是說要保護嗎?怎麼公園還沒修,城牆就開拆了?

    明代古城牆早已傷痕累累

    前天上午,記者前往瞻岐鎮大嵩東城村。村裡有條古城路,將東城村、西城村貫穿起來。

    在東城村的村民指引下,記者順著城隍廟旁一條土路逶迤向上。路不寬,約2米,但坡度陡,轉彎多,步行上山並不容易,約20分鐘後,記者爬到了山頂。路旁散落著許多大石頭,若不是村民介紹,記者很難把這片如禾場一樣平整的土地,和經歷過戰火洗禮的古城牆聯系起來。這段古城牆外側,現被大量樹木覆蓋,只有扒開樹枝從上往下看,才能看到壘砌的石塊連成一長段的高牆。

    和這段毀壞殆盡的古城牆相比,東北角寶光禅寺後庭外的古城牆可以算是保存完好。那段古城牆用石頭壘砌,約70米長,高2米多。在寺外涼亭裡,記者遇到村民倪先生。今年73歲的他,早年從北京大學畢業,退休後回到家鄉養老。對於大嵩古城的歷史,他如數家珍。他告訴記者,城牆建起數百年來,既有烽火歲月的戰火洗禮,解放後一段時間的“破四舊”、興修水利等也對城牆造成很大損傷。如今,除了西城村後的那段圍牆還可以看出城牆的模樣,其他地段早已不可辨認。

    在東北角城牆下,有一塊題有“威震四海”的石碑,上面寫著:“歷史文物,雖一磚一石,也應重視,況國防之遺跡,則須加保護。”一旁豎立的石碑顯示,該段城牆為鄞州區文保單位,2005年6月立。

    施工前期准備“誤傷”古跡

    記者沿著殘存的古城牆一路查看。除了路邊散落的石塊外,未看到施工人員和車輛的蹤影。

    在東城村村委會,村委會的鄭主任證實,大嵩公園建設工程現暫停施工,人員、車輛都撤走了。他向記者出示了大嵩公園的規劃圖紙並介紹說,大嵩公園屬於2011年“森林鄞州”綠化工程,由鎮裡農辦負責,招投標去年9月就結束了。

    對於古城牆被毀壞的情況,鄭主任表示,那是歷史原因,很早就有這樣的情況了,但對具體毀損情況未予多說。

    記者隨後聯系上瞻岐鎮農業農村辦的楊主任,了解到確有村民反映古城牆在施工時被損壞,而市、區文保專家已到現場查看,已經讓工程停工。據楊主任介紹,當初修建大嵩公園,也是響應當地村民的呼吁,合理開發鳳凰山,才納入到“森林鄞州”綠化工程中。

    對於大嵩古城牆,本著“保護”的原則,原准備將殘存的幾小段連接起來,現在看來是“好心辦壞事”了。楊主任解釋說:“鎮裡准備買一些仿古的牆磚,按照城牆原先模樣給接起來,不過由於施工隊沒經驗,先清理掉了一段損毀嚴重的城牆,結果導致了村民的不滿。而事實上,施工根本就還沒開始,只是一些前期的准備。”

    保護古城牆,避開公園建設

    記者查閱資料後得知,大嵩公園建設單位為鄞州區瞻岐鎮政府,開標時間為去年9月22日,工程資金300余萬元。

    在采訪中,相關人員向記者表示,他們知道寶光禅寺後有文保部門立碑,那邊的古城牆保存完好,所以就以為列入保護范圍的僅限於那一段,至於城隍廟後這一段古城牆因為損毀嚴重就未加注意。

    記者了解到,今年3月,市文保所專家根據村民反映到現場查看,在與瞻岐鎮政府溝通後,鎮政府接受了文保部門的建議,已暫緩施工,同時邀請了浙江省古建築設計研究院寧波分院的專家,對大嵩公園建設和古城牆保護進行重新評估。

    前天下午,由鄞州區文物管理委員會出面召集,相關部門對大嵩古城牆的保護進行了第二次方案論證,同時也決定對之前的建設方案進行調整。

    “綠地開發要與文物保護相結合起來,作為政府工程,肯定要注意到這一點。毀壞古跡,是不允許的。”該委員會的謝主任說,設計單位已重新規劃好圖紙,古城牆將避開大嵩公園施工,同時已責成當地按照2005年立碑時的原貌,對大嵩古城牆進行恢復。

    記者同時了解到,除了古城牆外,當年的大嵩古城在如今村中還尚存其他遺跡,當地相關部門正設想建設大嵩城遺址公園。寧波晚報記者 馬濤/文 許天長/攝

    據史載,明朝初期,倭寇屢犯我國沿海,朱元璋派遣湯和經略海防,築鑿大嵩城。它背靠福泉山,面朝象山港,呈半圓形的護城河把城池環繞,是聞名浙東的軍事重鎮和浙東沿海的海防要塞。

    大嵩古城牆以不規則的粗石壘造,中間用夯土,環築於大嵩所(明代實行衛、所軍制,全國遍設衛、所)周圍,設有東、西、北三處城門。城門拱券形,有內門外門兩道,由正規石板砌造。城牆四周築有護城河,總長約2.5公裡。

    新中國成立前後,城牆屢遭自然和人為破壞。至1956年,大部分被拆毀。如今,東城門尚留遺跡可辨。在村北鳳凰山上,殘留的一段城牆依山起伏,高低不平。頂部多處坍塌,並有缺口。但蜿蜒不斷,依然壯觀。這對研究明代軍事設施,有一定的史料價值。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