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鎮老街大多處於自生自滅狀態
日期:2016/12/14 10:03:37   編輯:古建築保護常武地區的老街古居一般都是抬梁硬山式磚木結構,有的有荷包月梁、蓮花托、方磚鋪地、青磚黛瓦、鼓形柱礎,布局以二至三進為主,以中軸線貫穿全宅。裝飾上以木雕、磚雕和花紋多樣的格扇門窗,沿街民居以“上宅下鋪”、“前店後坊”的面貌出現,結構上以平房和兩層小樓為主,大門外飾有一種半矮門,具有鮮明的常州特色。
常州古鎮老街是常州歷史的活化石,充滿了滄桑,它們大多處於自生自滅狀態。現在居住在老街上的大多為戀老家的垂暮老人,年輕人多厭倦老街古居沒有很好的生活環境已擇地另居。另一類棲息在老街的就是外地來常州的打工者。一些古鎮老街古居由於年久失修而顯得破敗,只有石板路、門枕石、木排門和雕刻精美的木雕,還有老碼頭依然向人們訴說著昔日的繁榮。
西夏墅老街
始建於清朝的西夏墅老街,窄巷、石板、粉牆,店面鱗次栉比,至今風貌猶存。
魏村老街
魏村老街依河而建,街道均為花崗巖條石鋪面,沿街一排排老房子、一扇扇木排門、一條條石板路、一塊塊門枕石雖破落卻也整齊,古老而不缺秀色,訴說著昔日的繁榮。
孟城北街
孟城始建於明清,系明清沿江軍事要塞,孟城北街現存200余米,至今保存著益泰醬園,槽坊、當店(典當)等店鋪舊址。
具有700余年歷史的焦溪古鎮沿河而築,麻條石鋪成的石板道,延綿通街,編織成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美景。
楊橋古村
楊橋古村雖歷經滄桑,仍留有30多處古建築,如南楊橋、百歲莊、太平橋、牧齋院、丁家塘丁宅、中共太滆地委新四軍南楊橋地下交通站舊址。
余巷古村
橫林鎮余巷在歷史上有“常州城東第一巷”之稱。水多,樹多,古民居多,是余巷的最大特點。老街至今還保留了清末民初的老街布局,木排門,石板地,雕梁畫棟的門窗,磚雕門樓,與古樹、池塘、碼頭石級組合成一幅幅美麗的畫卷,俨然是一座江南民居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