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木壘平頂山古墓群發現青銅時代晚期塞人遺骨

木壘平頂山古墓群發現青銅時代晚期塞人遺骨

日期:2016/12/14 12:18:48      編輯:古建築保護

發現青銅時代晚期塞人遺骨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社科院考古所新疆考古隊和木壘縣文物局專業人員在東天山木壘縣照壁山鄉平頂山古墓群再次獲得新發現,在發現整只殉馬遺骨的營盤梁東YBM2墓坑內發現塞人遺骨,在營盤梁西YAM2墓坑封土中發現了類似太陽神墓的石裂圖案和彩陶罐。

    上午一大早,記者在發掘現場看到,工作人員正在對墓坑內的塞人遺骨進行發掘和保護,為了防止太陽暴曬和風沙侵蝕,考古人員給遺骨蓋上了塑料袋。

    中國社科院考古所新疆隊資深考古專家巴州文物局副局長覃大海說:“這個墓的人骨集中在它的東部,可以看到這是頭骨,這是股骨、這是大腿骨,還有鎖骨啊、肩胛骨啊,還有肋骨,還有椎骨等等,還有胸板骨等等,也就是說從目前看到的這個跡象來看,他應該是二次葬,從這個目前骨質的情況來看,至少說主要些骨頭都愈合了,也就說是成年人,已經成人了,是沒問題了,大概年齡比較年輕,一方頭骨的裂縫可以看到,這個頭骨的這個縫都沒愈合,說明他還是在20多歲左右,這裡可以看到這個牙,牙齒磨損程度都比較輕,從我們可以看到的一些跡象來看,從這鼻肱啊,從這個下颌骨來看,也有可能是男性,是個青年的男性,隨葬品有,隨葬品主要是目前發現的就在這個地方,有些陶器、應該和他生前使用的有關,從那看應該是一種食用器,不是為了死亡入葬專門制作的,應該是生前生活使用的一些器皿。”

    中國社科院考古所新疆隊隊長巫新華說:“這個墓主人實際上現在看來應該是男性了,墓主人實際上是二次葬,什麼是二次葬呢?就是他在其他地方去世以後,肉體的有機組織分解之後剩下的骨質他的親人又把他移回來,放在這種墓地裡,這樣進來的時候他只有骨頭了,所以骨頭是散亂的,跟一個完整的人帶著肉體直接埋進去骨骼是完整的,符合解剖學規律的這種現象是不一致的,是二次葬,二次葬的現象在古代是常見的一個現象,另外現在因為考古工作只是初步開始,比如說測年材料、相關的器物、典型器物還沒有完全出現,在發掘之前根據地表的遺跡和墓葬的外形的這種型質,我個人的判斷,這個地方應該大概是比如說在戰國時期,是在這個年代范圍的、而且是青銅時代晚期的塞人遺跡。”

    在營盤梁西YAM2墓坑發掘現場,工作人員一個發現的彩陶罐進行搶救性發掘,清理墓坑、查看陶罐、記錄在冊、封存保護,整個發掘工作進行的井然有序。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教師馬賽說:“這個封堆跟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石裂圖案是在同一個平面上面的,它的型質是一個高領、雙耳、古腹、平頂的這麼一個罐子,罐子具體的用途現在應該是盛某種東西的盛器,但是具體盛什麼現在還不太好說,上面是紅底黑彩,有下垂的長條形的三角的紋飾,大概年代據秦老師和巫老師推測大概在戰國秦漢這個時候。”

    根據中國社科院考古所新疆隊隊長巫新華的推斷,類似太陽神墓的石列圖案和封土中發現的彩陶罐,可能與塞人太陽崇拜文化觀念有關。

    中國社科院考古所新疆隊隊長巫新華說:“塞人是我們整個亞歐大陸崇拜太陽的一個部族,包括後面的人類最早的一個成系統的宗教拜火教,也是從太陽崇拜發展演變而來的,馬為什麼說跟太陽崇拜有關聯呢,實際上在塞人的理念裡面,在陸地上跑的最快的是馬,它是能夠去追趕光線的,追趕太陽光的,所以他的殉葬一定是要把馬放進去的。”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