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寶雞發現一處春秋早期士大夫墓葬

寶雞發現一處春秋早期士大夫墓葬

日期:2016/12/14 12:23:37      編輯:古建築保護
    近日,寶雞市陳倉區村民魏炳祥在自家後院取土時意外發現一處春秋時期早期墓葬。相關部門聞訊立即開展搶救性清理,該墓葬出土12件青銅禮器及銅鈴、陶珠等珍貴文物。專家稱,墓葬的發現使得“汧渭之會”這一千古之謎再次成為焦點。

    墓葬規格為士大夫一級

    昨日,陳倉區千河鎮魏家崖村八組村民魏炳祥家院子內外,站滿了想要目睹珍貴文物的村民。不善言辭的魏炳祥站在後院土崖下說,由於此處經常落土,威脅房屋,他用挖掘機清理危崖取土。10月16日下午4時左右,他正取土時發現綠色銅片,隨即停止作業,下車查看,土中暴露出青銅器。他急忙與妻子將12件青銅器細心取出,並找到了部分文物殘片。當晚,夫妻兩人與在武警陝西邊防總隊服役的兒子魏沙商定後,決定報告政府,上交文物。

    次日早,陳倉區文物旅游局、博物館工作人員趕到現場清點文物,組織開展搶救性清理。寶雞市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辛怡華說,發現文物的地方為一處春秋早期豎穴土坑墓,長4.6米、寬2.6米,東西向,一棺一椁。墓室大半已被挖殘,僅存東西兩角和北邊部分。工作人員在墓葬內共清理出土青銅禮器12件(其中,銅鼎4件、銅簋4件、銅壺2件、銅盤1件、銅盉1件)、銅鈴8件、玉玦1件、石手柄1件、石串飾6枚、殘陶豆1件、陶珠1組356件,並提取了漆器殘余標本。當日,出土的文物被安全運回陳倉區博物館保管。

    辛怡華說,鼎與簋是古代的禮器,列鼎的數量顯示著主人身份地位的尊貴高低。“‘九鼎八簋’為天子,‘七鼎六簋’為諸侯,而這一墓葬應該為‘五鼎四簋’的士大夫所有”。目前,考古人員正在對為何該墓葬只發現了4個鼎進行探究,“是當時沒有埋夠數量,還是後期損毀,亦或被盜,尚待進一步發掘清理和研究”。

    這批文物有重大研究價值

    寶雞市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辛怡華說,魏炳祥的護寶精神與出土文物一樣珍貴,同時,這批文物的發現對研究春秋早期秦人歷史,特別是對找尋秦國都邑“汧渭之會”提供了實物資料和新線索。 
    文獻記載,“汧渭之會”是秦國強盛之前的都邑之一,但“汧渭之會”的確切地點一直是個千古之謎,為業界爭論不休。有在鳳翔縣長青鎮孫家南頭村之說,有在寶雞戴家灣之說,也有在陳倉區千河鎮魏家崖村之說。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