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梅州600年古村完存原生態客家風貌

梅州600年古村完存原生態客家風貌

日期:2016/12/14 10:03:16      編輯:古建築保護

    位於粵東客家地區梅州市梅江區城北鎮的600多年古村落玉水村,曾是粵東和江西商品流通運輸的必經之地。這裡民風淳樸、古樹參天,完存大量有數百年歷史的古民居,以及鹽商古道、古驿站等,被專家學者稱為“保存最完好的原生態客家古村落。”目前,當地正對玉水村進行保護性開發。

    “我們正在整合玉水古村原有特色資源的基礎上,完善基礎設施,對古道、古民居等修舊如舊,並增加新景,把玉水村打造成世界客都的世外桃源。”梅江區城北鎮委書記羅滌權26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介紹說。

    玉水村坐落在梅江區北部,距梅州市區10多公裡。走進玉水村,可見眾多古民居傍山而建,錯落有致,與現代建築相輝映。這些古建築中多為木結構、磚牆維護,房屋的裝飾精雕細琢,建築設計布局協調,既講究“天人合一”的居住環境又體現出客家文化深厚底蘊。

    據介紹,玉水村目前保存完好的客家古民居有30多座,主要為圍龍屋、四方樓、走馬樓等,大多建於明末清初。“玉水村現有人口350多人,整個村莊現代建築不多,而且現代建築也沒有破壞玉水古村的風貌。”羅滌權說。

    在玉水村西邊,一段用石塊和卵石鋪成的鹽商古道,綿延數公裡,已歷風雨400多年。據當地史料記載,從清朝初年至民國期間,粵東客家地區一直鹽豐糧缺,而江西省則多糧少鹽。“挑鹽擔上江西”成為當時許多客家人的最大副業。“過去粵贛兩地交通不便,大山橫亘,水路不通,兩省通商交流多走山路,因此出現了商貿交流的鹽商古道。”當地村民介紹說。

    如今,在石塊砌成的古道上兩旁,沾滿歲月痕跡的鹽商當鋪、驿站等雖只剩斷壁殘垣,卻依稀可見當年的繁華。羅滌權表示,目前,當地正准備修繕古道上的古驿站、古當鋪等,重現當年鹽商古道風貌。

    村中古樹參天。在村西、村東各有一棵400多年歷史的古榕樹。村西為“夫”樹,村東為“妻”樹,像一對夫妻守望著自己的家園,如今,這兩棵古榕樹雖歷經數百年滄桑仍然枝繁葉茂;在“竹園堂”後面的山坡上生長著近十棵500年樹齡的古樹群,遙遠望去,與玉水的古建築交相輝映;在玉水小學校園裡,一棵結子的百年桂花樹,枝繁葉茂,每到開花的季節,桂花香飄散到村中的每一個角落,沁人心脾。

    “古道、古驿站、古民居、古樹群,這些都是客家歷史的‘活化石’,也是發展文化旅游的寶藏,我們希望通過保護性開發,以全新的角度再現一個原生態客家古村落”羅滌權說。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