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記者從省文物局獲悉,世界遺產地河北易縣清西陵於4月20日晚發生在的文物被盜案件取得重大進展。被盜走的兩個石望柱失而復得,經文物部門專家鑒訂,該文物完好無損。文物部門稱,它們將於近日被原位安裝。
4月20日晚,清西陵安保隊在執行巡邏任務時,發現位於泰陵大碑樓西南華表石圍欄邊角的兩個石望柱不翼而飛,經初步分析,系犯罪嫌疑人利用保衛人員兩次巡查間的半小時空隙時間作案。據此,該文物管理處將案情緊急上報易縣縣委、縣政府,並向公安局報案。案件發後,國家和省、市文物局有關領導及時趕赴現場調查。易縣公安部門於案發當晚成立專案組連夜追查,省、市公安部門督查破案,並在網上發布通緝令,文物部門全力配合,對望柱被盜案展開全面偵查。
5月11日,被盜石望柱以快遞形式寄回到易縣文物局。據當地有關部門推測,應該是犯罪嫌疑人懾於公安部門強大的偵破攻勢而做出的行動。
省文物局負責人稱,省文物局按照5月11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加強文物安全防范工作打擊文物盜竊盜掘犯罪活動的通知》要求,將進一步強化督導檢查,加強與有關部門協調聯動,配合做好案件偵破工作,確保全省文物安全。
據介紹,該案件正在進一步追查之中,記者將進一步追蹤報導,希望有關部門能盡快將犯罪嫌疑人緝拿歸案。
清西陵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的皇家陵墓群之一,共有陵寢14座,是雍正、嘉慶、道光、光緒四位皇帝和他們的後妃、王爺、公主們長眠的地方,2000年11月30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