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600年古村的文化標本

600年古村的文化標本

日期:2016/12/16 17:53:48      編輯:古代建築

600年古村的文化標本

  一棵活了600年的古槐心裡裝了多少故事,一塊塊琢磨了600年的石頭早已具有了玉的質地,一個繁衍生息了600年的齊魯山村已經成為中華鄉野文化的活化石。

  朱家峪,山東濟南以東數十公裡的一個明初古村,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到濟南,人皆去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少有人知道朱家峪。也難怪,鄉野之中,會有什麼仙境?偏偏就有。

  朱家峪的故事,一搜便知,傳說傳奇,洋洋灑灑。那些故事、傳說,那些響亮的語言以及神秘的暗示,是通往600年前的路徑。

  古村裡無處不在的石頭,堡壘的擋箭石,路面的車道石,老屋的砌牆石,拱橋的分力石,都是山民硬朗氣質、堅強品格的自我表達和外在表征。

  每一堵石牆後,每一塊石板下,每一株老樹冠裡,都有若干颦笑、憂喜、福禍因緣。每一個院子和屋子,都是一個舞台,世世代代上演過文武大戲。

  走在午後的陽光裡,稀疏的游人細細端詳,卻感覺四處都有古老的目光在石板路上逡巡,對來去匆匆的過路者看上兩眼,不經意間化為濕潤的呼吸。那些呼吸透明如空氣,晦澀如長夜。

  山村不單是一個簡單樸素的千戶村,而是一個有城樓寨牆等防衛設施,有文昌閣、魁星樓等宗教祭祀重器,有仿黃鋪軍校建造的民國小學堂、女子學堂等文化教育單位的古堡式社會建制。

  數百年的積蓄與發酵,讓古村的文化魅力香氣缭繞、寶光乍現。朱家峪作為歷史文化名村,已經成為《闖關東》等多部電視劇的外景地,成為人們休閒旅游、踏青訪古的勝地。這也是傳統村落厚積薄發、後人乘涼的范例。

  十幾日前,公出濟南,打聽到此村,即慕名而來。只是工夫不濟,只走馬觀花一二鐘頭,且未與老鄉聊天,就匆匆離去。何日得月圓之夜,三五好友借宿古村,徜徉街巷,舉杯邀月,對語鄉親,追昔撫今,定有一番別樣考究與感懷。

  來去匆匆,沒有故事,沒有細節,只有感覺,只有照片。不需多言,一望便知。(策馬入林)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