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江西省首次發現高僧壁畫墓

江西省首次發現高僧壁畫墓

日期:2016/12/14 12:24:44      編輯:古建築保護

 在第9個中國文化遺產日來臨之際,我省的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傳來喜訊: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星子縣秀峰景區發掘一座明代高僧塔院,其完整的陵園塔院結構、獨特的墓室形式、保存基本完好的墓室壁畫,江南少有,全國罕見。

  據悉,該墓葬在去年星子秀峰景區修建停車場過程中被發現,隨後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星子縣文博單位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至6月5日,共清理出面積約400平方米的塔院和高僧墓葬3座,還在墓葬中揭露出精美的壁畫,出土了一批珍貴青花瓷器、白釉瓷器以及大量與塔院建築有關的石構件。

  記者看到,這座塔院東西向布局,由院門、赑屃碑座、半月形祭場和3座墓葬一起構成一座相對閉合空間。院門位於塔院東部。赑屃碑座位於院門正中,呈昂首爬伏狀,背部中間有一長方形凹槽(為嵌入墓碑之用)。赑屃長1.8米,寬1.05米,高0.55米。按《大明會典》記載,洪武元年規定五品以上官員才可用碑、赑屃,洪武二十九年改為三品以上才能用,而且一品赑屃高三尺六寸(明朝計量標准,合1.8米),二、三品均為三尺二寸。寺廟經常能見到龜跌碑刻,但必須是經過皇帝批准“敕建”的。而在塔院裡有赑屃碑刻實屬少見,該塔院內的赑屃長1.8米,說明此墓葬的主人身份非同一般。

  考古人員在調查中發現,墓葬西北方向約500米處原有一秀夆寺(現已損毀)。據《秀夆寺志》記載,都綱大然宿塔在寺前東南隅。而從發掘的地理位置來看,該墓葬所在位置正是寺前東南隅。專家依據墓葬結構和出土器物並結合《星子縣志》、《秀夆寺志》分析,該塔院應為明代秀峰寺大然禅師及其徒弟之宿塔。

  3個墓室形制結構基本一致,中央以8塊弧形磨石拼合成內方外圓中空須彌座,座上置放葬具,靈骨尚存。墓室內繪壁畫,圖案為纏枝蓮花、寶相花之屬。風格一致,繪畫手法基本相似,色彩鮮艷,線條流暢,畫工精美。江南地區因為氣候、濕度、雨水等原因,壁畫墓很少見,我省此前在德安等地發現2座壁畫墓,而此次僧人壁畫墓還是第一次發現。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徐長青告訴記者,此次發現填補了明代江西佛教壁畫內容的內涵,為研究江西乃至整個江南地區佛教文化及其僧人的喪葬制度提供了珍貴實物資料。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