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文化建設需要民眾認同 老百姓記住的一定是故事

文化建設需要民眾認同 老百姓記住的一定是故事

日期:2016/12/14 19:30:26      編輯:古建築保護
【龍虎網報道】“我們現在談文化的時候,表現得太過冷靜了。”日前在京召開的“以文化育文明”研討會上,文化產業研究專家、北京市社會科學院首都文化研究發展中心副主任沈望舒作出上述表示,“我們在歷數文化資源的時候,是把它作為冷冰冰的靜態的物來說的,可實際上所有的建築、器皿等等,正是由於凝集了歷史和現實的精彩故事,才被人們代代傳頌。”

  沈望舒批評了當前發展文化產業中一味強調主觀概念先行、技術量化而不注意培育情感的做法:“我們做了如此之多的努力,就好像在一場對打中打出一套組合拳,但是這裡面有哪些拳是必要的,哪些是不必要的,這套拳又是不是全部的拳?我覺得這裡面有疑問,需要篩選。”“實際上我們在談文化的時候,老百姓根本不在乎那些非常復雜的定位、非常嚴謹的說法,而在乎它有沒有情感的認同,有沒有情感上的共識。”在他看來,能不能講好“故事”,是培養民眾對一個地區文化能否產生情感認同的關鍵:“讓很多不同知識背景和文化層次、興趣愛好的老百姓最後記住的一定是故事。”

  北京聯合大學教授李洵提到,不同地區發展文化產業的趨同性是很值得警惕的:“我們現在無論走到哪一個城市,都會覺得城市面貌都差不多,似曾相識。現在各地方政府都明白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的道理,但仔細比較就會發現,大同小異,就幾板斧。如果我們這麼搞地方文化的話,將來也會出現雷同的問題。我認為凝煉地方文化非常重要。”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