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會澤有望成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會澤有望成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日期:2016/12/14 19:01:06      編輯:古建築保護
去年11月,會澤縣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申報通過省級專家評審,由省人民政府呈報國務院審批。今年9月13日,國家住建部、國家文物局專家組赴會澤,就會澤古城歷史文化遺存保護等進行考察,會澤迎來至關重要的一次“大考”。


為期4天的時間裡,在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顧問總工、教授級高級規劃師王景慧組長帶領下,專家組一行6人采取聽、看、查、訪、座談等形式,全面了解會澤古城內會館、街巷、民居、古墓、館藏文物保護和建設情況,對會澤古城進行深入全面的考察調研。


專家組現場調研後認為,會澤歷史厚重、文化豐富,文物保護較為完整,具備了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條件。今後,會澤要修改制訂更為科學、詳盡的古城建設保護規劃,按照“尊重歷史、修舊如舊、不改原貌”的原則,抓好文物古建的保護修復工作,以銅文化為主線,推進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建設工作。


■申報背景


八大會館是重點 還有“一二三四五”


自1995年會澤古城被列為雲南省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以來,會澤縣於1997年成立了名城保護與開發領導小組,2000年由縣委、縣政府倡導成立會澤縣歷史文化名城民間研究會,2007年成立了會澤縣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開發管理委員會及辦公室。《會澤縣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管理實施細則(試行)》、《會澤縣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總體規劃》、《會澤縣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控制性詳細規劃》等相繼出台。古城被細劃為絕對保護區、重點保護區、一般保護區及外圍環境保護區等區域。
在投資8千余萬元進行古跡修復的同時,會澤縣還摸清了古城區內現存古建築數量及現狀,並統一制作保護標志牌,對新發現的98處重點民居古建築進行掛牌保護,同時對縣城內的古井進行普查登記,目前已登記古井344口。


此外,會澤縣還修復了江西會館、湖廣會館、楚黔會館、雲南會館、四川會館、福建會館、呂祖閣、大佛寺、火神廟、藏經閣等文物古跡,修建了文筆塔、錢王城雕、水城擴紅紀念群雕、藏經閣海灰塔等建築,在科學保護與合理開發的同時,有力推動了文化旅游的發展。


據統計,會澤有館藏文物8千余件,其中國家級文物67件。會澤會館林立、寺廟眾多,名居民宅獨具特色,被譽為“明清古建築博物館”。明清時期曾建有會館、寺廟108座,現存會館、寺廟38座,特色民居65處。以八大會館為代表的會澤會館群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會澤還有被稱為“中華一絕”的斑銅工藝品,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一顆印”、“二進院”、“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馬串閣樓”等建築的民居,書寫出一部會澤建築與文化融合的發展史;“關山萬裡運京銅”的歷史畫卷,繪制出了會澤銅商文化璀璨的篇章;“同鄉結黨”的會館,“數教聯宗”寺廟,締造了會澤歷史文化的“今古奇觀”。

15首結合會澤歷史文化作詞作曲的本土歌曲將唱出會澤之音,《有緣請到會澤來》光碟的首發式昨日在會澤舉行。


據悉,《有緣請到會澤來》共收集了15首代表會澤歷史文化的本土歌曲,“彩雲之南,烏蒙之巅;仙鶴舞翩跹,金沙水纏綿;草山似大海,地縫一線天。”“烏蒙之巅”、“有緣請到會澤來”、“國寶”、“以禮河,母親河”、“烏蒙汗”等15首歌曲從不同的方面唱出了會澤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和自然景觀。這盤光碟由會澤縣委宣傳部策劃、監制,雲南華天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拍攝制作,目前已由雲南大學音像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