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湖南發現一清代石缸

湖南發現一清代石缸

日期:2016/12/14 12:20:21      編輯:古建築保護

圖為石缸側面蘭花圖案。

石缸儲水、養魚滴水不漏。 

石缸正面漁夫、耕夫、樵夫圖案。

    記者從湖南省桂陽縣文物管理所獲悉,該所近日在文物普查時征集到一清代石缸。石缸正面、左右側面分別刻有漁樵耕讀、荷花、蘭草等圖案,四周配以紋飾,十分精美。

    湖南郴州市藝術收藏家協會主席、首席鑒定師池福民介紹,漁樵耕讀是漢族農耕社會的“四業”,代表了漢族勞動人民的基本生活方式,這個石缸圖案正好反應古時居民日常生活。

    該石缸長1.1米,寬0.5米,高0.5米,重約500公斤。正面采取镂刻手法,立體感強。其中漁夫、耕夫、樵夫眉須可見,表情怡然自得;書院、樓閣半隱半現,似有朗朗書聲傳來。左側面陽刻的荷葉婷婷,荷花袅袅爭妍斗艷。右側面陽刻的蘭草飄逸,盛開的蘭花素而不艷。

    石缸用一整塊常見的風火石雕鑿而成,外表古樸渾厚。風火石的硬度、密度雖然比石灰石相對較小,但是能雕鑿出如此精美的石缸,說明工匠不僅下了一翻苦功,還有巧奪天工的技藝。

    池福民說,漁樵耕讀、蘭花、荷花是我國清代典型傳統工藝圖案,從構圖、工藝及風化程度來看,石缸應雕鑿於清末。這些圖案,也反映了石缸主人對田園生活、淡泊人生的向往。

    據介紹,桂陽明清時期的木雕、石雕在湘南地區享有盛名,是當地古建築構件的重要組成元素。本次發現的這個石缸雖然歷經百年風化但是保存完好,用來儲水、養魚滴水不漏。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