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重慶萬州武陵發現戰國古墓

重慶萬州武陵發現戰國古墓

日期:2016/12/14 12:24:39      編輯:古建築保護

本次出土的墓穴隨葬品

    6月14日是第9個中國文化遺產日,為了尋找萬州的歷史記憶,讓文化遺產“活”起來,記者於6月5日前往武陵大丘坪墓群消落區發掘現場,讓更多市民了解萬州相關的文化遺產。

    武陵鎮位於萬州西南部長江邊,距城區約37公裡,處於萬州、石柱與忠縣交界地,轄區內有數量眾多的古遺址和古墓群,其中既有作為峽江地區中小型古市鎮代表的涪溪口遺址和下中村遺址,也有以大丘坪墓群和柑子梁墓群為代表的、延續時間長達數百年的大型古墓群。

    今年4月上旬,萬州區博物館再度對武陵大丘坪墓群進行較大規模發掘。

    近兩個月來,在消落區已發掘出四座古墓葬,目前還剩戰國土坑墓未發掘完,此墓也是近11年來萬州發掘出的最大規模古墓,在萬州已發掘的地下古墓中位居第二位(位居第一的古墓是2003年由萬州區博物館發掘)。

    這次發掘出的50余件墓葬品為研究三峽庫區墓葬習俗、民俗文化提供了實物依據。

    本次出土的墓穴隨葬品

    工人正在挖掘現場挑土

    現場

    廣闊田野中現出一座“凸”字形深坑墓

    是萬州近11年來發掘的最大土坑墓穴

    6月5日上午,記者前往武陵鎮下中村。

 

    據介紹,大丘坪墓群位於武陵鎮東北部的下中村七組,地處長江北岸一級台地上,西距武陵鎮約700米,海拔高度150~160.5米,總面積約6萬平方米。

    記者看到,墓群三面環水,一面靠山,因庫區蓄水後水位上漲,形成狹長半島形地貌。

    大丘坪因兩塊相連的大田而得名,大田南部較低矮處另有一塊較小平地,西部較高處有一塊條形小丘陵與柑子梁墓群相接,三者共同構成大丘坪墓群主體部分。

    據當地村民介紹,大田及小塊平地系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改土造田時削峰填谷所致,其原始地貌為兩處山丘,改土時最高處被削去兩米以上。墓群未發掘前地表為大塊水稻田和小塊菜地、果園、魚塘,數座民居分布其間,地面種植有水稻和蔬菜、柑橘等作物,並可見較多漢磚殘塊和漢至明清時期的陶、瓷器物殘片。

    步行穿過多塊玉米地,繞過多條田野小道,前方不遠的空地上,一個“凸”字形巨大土坑呈現在眼前。“看,前面那個土坑就是墓穴。”參與發掘工作的劉江說,此墓是本次發掘的四座墓葬中最大的一座。

    來到墓穴發掘現場,環繞四周,看到墓穴周圍沒一棵樹木,全是廣闊的田地,墓穴前方約30米處就是長江,有數十位工人正在墓穴中挖掘、挑土。

    “這座土坑墓的墓室長7米多,寬6米多,墓道長約7米,寬約4米,其深度現在已達6米多,還沒到底,經過前期鑽探,估計該墓的深度超過了7米。”區博物館館長岳宗英介紹,這次一共發掘了四座墓葬,兩座東漢磚石墓,一座西漢土坑墓,一座戰國土坑墓。其他三座墓葬相比這座戰國墓要小許多,已經完工,而這座墓葬是近11年來萬州發掘出的最大土坑墓,工作量大,預計本月底能完工。該墓雖然遭到多次盜掘,但仍對研究三峽地區的喪葬習俗以及巴楚關系等有重要價值。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