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探訪南京“8旬”民國游泳池 有的依然“健在”

探訪南京“8旬”民國游泳池 有的依然“健在”

日期:2016/12/14 18:58:33      編輯:古建築保護

    “時值夏日,暑氣逼人。為提倡游泳運動,增加民眾暑天樂趣,特開設游泳館……”看著很像哪家游泳館的廣告吧?其實,這是一份上世紀30年代原中央體育場游泳池的一份開館公函。

    不久前,西祠網友“Yuan_N”曬出了民國時期的三座游泳池,讓人感覺驚艷。昨天,現代快報記者根據網友提供的信息,對圖中民國游泳池進行了探訪,發現其中的原中央體育場游泳池依然“健在”,還從游泳池擴大成了游泳館。而另外兩個民國游泳池已經蹤跡難尋。
      相比現在的游泳池,當年的民國游泳池一點也不遜色,游泳的“規矩”也比現在多。
      探訪·仍“健在”的,最“牛”的游泳池現在仍在使用:這麼多年來,從沒發生過滲漏
    現在,南京到處都是游泳館。但是在80年前的南京,想找個游泳池並不容易。當時,南京最“牛”的游泳池,要數位於南京體育學院的中央體育場游泳池。當時,要到這裡游泳必須在指定醫院體檢,領取證明才行。
      在網友提供的老照片中,這個游泳池是露天式的,旁邊有台階圍起來,當時的人們或坐在池邊戲水,或坐在台階上休息。泳池的一頭連接著一個宮殿式的建築。

    我國首個標准50米泳池
    這個游泳池的“前世今生”,要從原中央體育場說起。據介紹,當時為了舉辦全國運動會,由楊廷寶等人設計,利源建築公司承造,建造了可容納6萬多名觀眾的中央體育場。作為中央體育場的一部分,游泳池在田徑賽場的西北面。入口處就是一座中國古典宮殿式的建築,平面呈長方形,長26.28米,寬13.4米。這個建築的地下負一層當時用來作為濾水器房和鍋爐房,地上部分為兩層,第一層中間是辦公室,東南部是男子更衣室、廁所和淋浴室,西北部是女子更衣室、廁所和淋浴室。這個建築物的正前方就是露天游泳池,當時游泳池的設施在當時堪稱一流。
      這個游泳池是我國第一個標准50米游泳池,長50米、寬20米,設有9條泳道,可供9人同時參加比賽。池底呈坡狀,最淺處為1.2米,最深處為3.3米,可供跳台跳水用。池身是鋼筋混凝土結構,底層是10厘米厚的鋼筋混凝土板,上貼特殊材料,再做15厘米厚摻有避水漿的鋼筋混凝土層,表面貼瓷磚。為防止熱脹冷縮而致破裂,設有橫向伸縮縫,縫寬為25毫米,縫間嵌以紫銅皮,上填防水油膏、避水粉。池壁裝有水下燈光,池壁之外築有夾層擋牆形成維修通道,作檢修管線之用。池周圍為運動員休息平台,兩側是看台,觀眾通道與運動員通道分開,可容納觀眾4000人。
      中央體育場游泳池建成後第一次迎來賽事是1933年10月。第五屆全國運動大會在中央體育場舉行,在這次運動會上,運動員創造了4項游泳全國紀錄……
      運動員仍在這裡訓練
    如今,這個游泳池是否還健在?記者趕到南京體育學院進行實地探訪。游泳館在一個小山坡上,入口貼著紅色的瓷磚。推門進去,正對著的就是游泳池,有明顯的泳道。現場一位工作人員介紹說,這個游泳池是沿用民國時期的,就是在原來游泳池外圍加了“玻璃罩”,“你看,老建築就在那後面,外面看台的台階都還在呢。”工作人員介紹說,這個游泳館是2001年建造的,為了和老建築不脫鉤,設計成了玻璃式的,觀眾在外面,透過玻璃可以看到游泳池內的場景。盡管幾十年過去了,游泳池都沒有發生過滲漏。
      上世紀30年代,游泳池是對外開放的。但現在,這裡已經不對外開放了,大部分時間,都是專業運動員在這裡訓練。
      割裂了游泳池,入口處的宮殿建築顯得有幾分落寞。精致的扶欄還在,特殊看台還在,甚至建築上的彩繪還很精美。負一樓被隔離成很多間,沒有電燈,看上去陰暗潮濕,每個小隔間都空蕩蕩的,其中一間還有半個鼓出來的墩子,看上去挺像老式鍋爐。地上部分,一樓左右兩個門緊鎖著,已經無法知道幾十年前這裡的男女浴室是什麼樣子。
      有趣的是,作為原中央體育場建築群的一部分,這個入口宮殿式建築如今已經是全國重點文保單位,而游泳池卻沒有被普查到。昨天,在接受快報記者采訪時,南京市文廣新局一位負責人聽說還有一個這麼老的游泳池,立即表示要派人去查實,如果是真的,將列入原中央體育場建築群的一部分。
      探訪·已消逝的最精致的游泳池:在中山陵,已經荒廢
    而中山陵內的游泳館,不久前南京“城市記憶”團隊的文物愛好者們曾經去尋訪過。“在靈谷寺南,仔細觀察就能找到。”城市記憶發起人高松說,如今,這個游泳池已經荒廢了,游泳池中間長起了青草和雜樹,但當時精心鋪砌的馬賽克小磚還在,出水口等都有跡可尋。
      這個游泳池形狀呈L形,開間寬有5米,長10~25米之間,整個游泳池從地面到牆面全部貼著馬賽克小磚。“有人說這個游泳池是當時汪精衛的私家游泳池,也有人說是那時候官員們的公共浴池,但沒有得到證實。”高松說,這樣一個游泳池被荒廢了,很可惜。
    最大的游泳池:在九龍橋,無跡可尋
    在當年,南京最大的游泳池應該是九龍橋游泳場。
      資料顯示,九龍橋游泳場位於通濟門外的九龍橋河畔,是一座利用天然水源修成的游泳場。從當年的一份施工投標記錄看來,九龍橋游泳場呈三角形,場內分高、中、初級三個區域,相當於現在的深水區和淺水區。如果忘記帶泳衣,還提供泳衣和泳帽的租賃服務。游泳場每年夏天開放,每月來游泳的人數多達2萬人。遺憾的是,這樣一座游泳場,現在已無跡可尋了。
      民國游泳池的那些事兒規矩很嚴——想去游泳,須出具健康證明
    走進現在的游泳館,首先映入眼簾的,一定是一塊寫著“患有皮膚病、心髒病等疾病的市民謝絕入內”的警示牌,當然,不會有游泳館真正去檢查游客是否有病。而在民國時期,這方面的要求很嚴格。想要去公共游泳場游泳,必須出具規定醫院開具的證明。《總理陵園中央體育場游泳池游泳規則》中,第一條就是市民必須在市立醫院、中央醫院以及鼓樓醫院三家醫院檢查身體,得到醫院開具的健康證明方能進館游泳。健康證明上,必須貼著本人兩寸半的照片,凡是不符合尺寸的,都不准進入。
      規定共17條,包括吸煙只能在更衣室或飲水室內進行、十二歲以下兒童必須有大人監護等,嚴格程度絲毫不遜於現在。
     當時的游泳館,已經有了單人票以及群體票之分。普通票每張大洋二角,特別券每張大洋二元四角,相當於現在的VIP票,長期券每張大洋六元,相當於現在的月票、年票。團體票價格20人以上打9折,40人以上打8折。
      服務很好——消毒嚴格,有免費電話可打
    在上世紀30年代,游泳池就廣泛使用消毒水了。

    在民國期間的《新生活運動促進總會公函》上,總結了當時南京各大游泳池的優點。原中央體育場游泳池的優點有:池水清澈,有大小便池等;進入泳池前會經過含有消毒水的濯足池,以防腳氣傳染;泳池中的水均經過衛生署的鑒定,並且每隔幾天就會重新消毒;游泳時,會有專業救護員在一旁的瞭望台上提供安全保障;游泳前後,都必須經過淋浴房清洗身體……
      除了各種游泳設施,當時的游泳館還提供各種免費的便民服務,幾乎可以媲美現在的高級游泳會館。例如在九龍橋游泳場內,設有沙灘樹、遮陽傘等休息地,便利的食品銷售點、免費公用電話、免費的開水供應等一應俱全。原中央體育場游泳館的更衣室中,備有寄衣櫥。專業的醫藥房和醫師更是為客人免去了後顧之憂。這種“五星級”服務,也許現在很多人都享受不到。
      也有缺點——泳衣不分尺碼,遭市民“投訴”
    這麼“高檔”的游泳館,還是免不了被“挑刺”。“新生活運動促進總會公函”上,將市內的各大游泳池進行了對比,列出各個游泳場的優劣之處,一些缺點也就顯露了出來。例如九龍橋游泳場:更衣室中水太髒、無跳台、池子附近銷售的食品均不干淨等。而泳衣租賃服務,也曾經引起市民的不滿。

     1937年,一位叫沈欽祥的市民因為對游泳池泳衣租賃不滿,還投訴到了當時的相關部門,這份投訴如今也被南京市檔案館收藏。沈欽祥在當年7月3日下午去游泳池游泳,因為出門比較急,忘記帶泳衣,便租賃了一件泳衣,但租賃的泳衣讓他很生氣——盡管泳衣分大小號,但工作人員全都亂堆在一起,沒有分出來,而且有的泳衣出現了破洞,也沒有及時修補。“換衣服的時候,由於沒有合適的尺碼,一些體態肥胖的人穿得繃緊在身上,而一些瘦削的人則是像被關在泳衣裡,引人發笑。我很質疑,這樣不分尺碼,泳衣破舊也不替換的行為,真的合適嗎?”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