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盞昆明唯一的古路燈目前已是重點保護文物。市民箫寒\攝

這盞昆明唯一的古路燈目前已是重點保護文物。市民箫寒\攝
一百多年前,昆明開始有了路燈——用青石鑿成的石柱子頂端,一個凹下的窩窩便是燈台,據說在燈台中倒上油,放上一根燈草或棉線就可點燃……
昆明至今仍保留著一盞清代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建造的古老路燈,距今已有166年歷史。
在童年的記憶裡,依稀有這樣一幅畫面:到位於馬市口的舅舅家玩,舅舅帶我到五華坊的人民電影院看過電影後,順著坡坡往下走一截,遠遠的便能看見一盞矗立在丁字路口牆邊上的古老路燈。那時的昆明還有大量青石板路,而這種古老的路燈也是用青石鑿成的一根石柱子,柱子的頂端就是一個能夠遮風避雨的燃燒植物油的燈台。據說在有這種古老的路燈之前,夜間老昆明的青石板路上,除了少數大戶人家打得起燈籠外,大多數人家都是用松樹明子做成的火把照明。然而,那時的我對這個沒有用的路燈並不感興趣,因為在這個古路燈附近就有一根裝著電燈的電桿立著。而我更關心的,卻是這條路往左轉可以到如意巷,向右轉通到長春路口,就在象眼街的對面有一個賣摩登粑粑的鋪面。待得摩登粑粑到手,狼吞虎咽地大口啃著粑粑回到古路燈旁時,才注意聽舅舅向我講述這種燈是怎樣點燃的。
從舅舅的敘述中,我知道了古路燈是燒香油的,香油裝在一個凹著的窩窩裡,裡面放上一根燈草或棉線就可點燃。那天,我知道了有句俗語叫——“說得輕巧,吃根燈草”,卻不知為何意。
下鄉插隊到偏遠的高寒山區時發現,那裡的農民還在使用桐油點燈,使用的就是燈草。那是一種生長於水井邊的植物,且還是一味中草花。這種植物莖剝出來的芯就是燈草,而剝燈草是非常有難度的。望著燈草點成的桐油燈,我想起了昆明的這盞古路燈。
下鄉歸來,我們家曾有一段時間也住在正義路,於是就抽空看了看這盞古老的路燈。由於有了在鄉下對桐油燈的見識,我從凹下的窩窩裡看出了當年點燃燈芯的痕跡。
幾十年過去了,只聽說這個古老的路燈已經變成了被保護的文物,但一直沒有時間去看。一天得空,便背著相機前去尋找。
人民電影院依然還在老位置,從影院側面的巷道往下走,看到了五華坊的路牌,再往前走卻沒有了路,周圍都是樓房,且停著許多汽車。憑感覺往前走,遠遠的我看到了一個琉璃瓦蓋成的建築,走近一看,琉璃瓦下面被鐵欄桿包圍著的果然就是這座古路燈。不遠處一塊石碑上記錄著古路燈的資料: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建造,高2.5米,整石雕成,頂端呈方形,三面窗形,台座中鑿成油盞,頂端有氣孔,是昆明唯一的古路燈。
據說,原本桃源街、圓通東路、翠湖展覽館前、盤龍江邊張官營附近等街道上也都有古路燈,只是後來其他燈都遺失損壞了,只剩下這一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