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人員陳葦說,最近在攀枝花的一項考古發掘中,首次發掘到冶煉相關文物。在一塊距今約3000年的遺址內,發現有坩埚底以及冶煉留下的兩枚金屬礦渣、紅燒土。那麼,在3000多年前,此處是否是一處專業冶煉場所?目前,考古人員還需從更多發掘中得到答案。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人員陳葦介紹,為了配合成昆鐵路改造工程,四川省考古院、攀枝花當地文物部門在兩年前對成昆鐵路米攀段進行考古調查。此次考古調查中,在米易縣丙谷鎮東側沙溝村8組東南面的山坡梯田上,發掘到了一處商周時期的生活遺址。通過發掘顯現出的文化層多達9個,最早可追溯到商周時期。
遺址位於一片梯田區內,地表散落有商周時期的夾砂陶片。由於當地人將此處稱為廟門前,這個遺址也被命名為廟門前遺址。經過鑽探,探明這片土層下含有商周及戰國時期的石器、陶器,初步確認這是一處商周時期的聚落遺址。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考古發掘出了坩埚底和冶煉留下的兩枚金屬礦渣、紅燒土。“其中,礦渣發現於商周時期的文化層。也就是說,這塊遺址距今約3000年。”陳葦說,這是首次在攀枝花發掘到冶煉相關文物,將攀枝花有實物佐證的冶煉歷史追溯到了距今約3000年前的商周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