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關注的四門塔修繕工作已於近日結束,國慶節期間將正式重新對外開放。為此,四門塔景區將在10月1日舉辦一場文藝演出,神通寺的僧人們還將為四門塔修繕竣工進行祈福活動。
記者今天從四門塔景區管委會了解到,四門塔修繕工程於今年2月8日正式啟動,工程施工於7月初結束,隨後又進行了監測工作。
四門塔文管所副所長王峰對記者說,這次對四門塔的大修,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治理滲漏問題。在塔頂內部的填充物方面,采取了中間使用摻灰泥砌亂毛石,外圍用三七灰土(加糯米汁),最外層是疊澀石壘砌的塔頂。四門塔的維修要遵循“修舊如舊”的原則,塔頂疊澀石只是更換了無法繼續使用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石塊還是原來的,因為這些石塊歷經寒冬酷暑,隨時可能出現新的問題。為此維修方案設計單位山東省文保中心在整個塔頂的底部加了“錫背”這麼一道防水層。
什麼是“錫背”呢?王峰解釋,“錫背”是由鉛錫合金制成,有的因為鉛含量高也稱作“鉛背”,具有很好的延展性和穩定性,在北京故宮等建築物上多有采用,效果明顯。1976年修建的毛主席紀念堂建築屋面也仿效了這些做法,采用鉛板作防水層。
相關鏈接
梁思成確定佛像年代
王峰說,上世紀初的四門塔內的4尊佛像,曾經披有一層泥衣。1935年梁思成到這裡考察時,發現當時殘破的“泥塑”佛像內另有蹊跷,於是雇來當地民工將泥衣小心除去,這才發現這四尊佛像是石質的,並且根據佛像雕刻特點以及楊顯叔造像題記內容確定造像年代為東魏時期後,梁思成不禁喜出望外,說道:“終於見到東魏時期的造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