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發現神秘東晉家族墓
日期:2016/12/14 12:21:33   編輯:古建築保護褐釉青瓷熏爐
胡人頭像磚
張邁六面印
對鳥紋圓形金飾
墓室清理完畢後全景
南京市考古研究所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南京鐵心橋尹西村後頭山4座東晉家族墓的考古發現。一枚出土的印章表明,墓主名叫張邁,是一位較有地位的士族子弟,但考古隊員遍翻史籍查不到此人身份。而其他三人(至少兩位是女性)為何與他同時下葬,也留下了重重謎團。
據考古領隊陳大海介紹,這4座磚室墓都是單室墓,形制和規模基本相同,大致長5.4米,內寬1米,屬於中小型墓葬,因年久朽爛,棺椁、衣物和骨骼都已蕩然無存。各墓出土的青瓷器包括盤口壺、香熏和碗等,從瓷器的組合和器型,以及墓葬的制作工藝來看,四座墓基本是同時修建的,這也就意味著4位墓主人幾乎同時下葬,會不會是戰亂、政變或疫病導致了他們的死亡?
4座墓葬呈一字形排列,表明他們是同輩人,其中一號墓出土了銅鏡、銅錢、銅六面印、滑石豬、料珠、頭像磚等,表明墓主是一位男性;二號墓和三號墓在墓主頭部位置出土了很多金飾品,這在南京地區東晉墓中較為少見,金飾有成對的鳥、方勝、魚、瓶、提籃和花等紋樣,表明墓主為女性;四號墓由於缺乏物證,墓主的性別沿不能確定。考古表明,一號墓和二號墓共用一個墓穴,這表明他們是夫妻關系的可能性很大,而二號墓和三號墓隨葬品基本相同,表明她們的身份基本相同,也表明和那位男性的關系非常親近。
一枚六面銅印,透露了一號墓主的身份。這種銅印的六個面上均有文字,是東晉時期特有的形制,較為罕見。這枚六面銅印是南京地區出土的第六枚,六個面上分別用懸針篆鑄有“張邁”、“張仲人”、“張邁白事”、“張邁白箋”、“臣邁”和“白記”,其中“臣邁”表明在上書皇帝的公文中,張邁可以蓋上自己的印章,在東晉時期由貴族勢力壟斷朝政的背景下,可以推測這位張邁是一位較有身份的士族子弟。
但這位張邁的身份卻難住了考古隊員,在史籍中只有《晉書·張光傳》中提到,西晉末年的梁州刺史張光有一個兒子叫張邁,張光去世後被推舉為梁州的首領與敵軍交戰,後下落不明。然而這組家族墓的時代為東晉中晚期,墓葬中也沒有發現遷葬痕跡和其他文字材料,因此很難確定兩個張邁是同一個人。
東晉是一個民族和文化大融合的時期,北方漢人為避戰亂大量南遷,帶動了南方經濟發展,而北方先後出現五胡十六國等少數民族政權。張邁墓中出土了一塊畫像磚,上面的人物前額突出,眼睛深陷,鼻梁高聳,是一位光頭胡人,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民族大融合的時代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