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墳挖出赑屃 後人防盜守夜
日期:2016/12/14 12:27:15   編輯:古建築保護雕刻精美的赑屃
村民小心擦拭掉赑屃頭上的浮土。
華表上雕刻的圖案
當年這是一個大牌坊
梁夢龍的弟弟梁夢熊與夫人李氏的合葬墓碑。
時間:3月26日上午
地點:正定縣諸福屯村梁家墳所在地
事件:村民在修建梁家墳一大型靈堂外牆時,從地下挖出一個完整的赑屃。梁氏家族不但拒絕外人高價收購,還積極聯系文物部門協調保護事宜。
昨日10時30分許,記者現場看到,七八名老人正圍在赑屃前議論著。這些老人,全都姓梁,也是諸福屯村梁氏家族的代表。這裡是梁家墳所在地,數百年來梁氏家族的先人,都安葬在這裡。
挖出來的赑屃一米多高,保存十分完整,雕刻精美的龍頭非常引人注目。精細的紋路,漂亮的龍須、龍鱗,尤其是龍頭頂部的花紋,更是顯現出其威嚴。
據村民講,這尊赑屃是3月25日上午,他們在修建旁邊一大型靈堂時,從地下挖出來的。
在梁氏家族代表梁延立等人的帶領下,記者見到了明代政治家、軍事家梁夢龍的弟弟梁夢熊與夫人李氏的合葬墓碑。這塊已經斷為兩截的墓碑,是十幾天前在施工中挖出來的。而在附近的農田中,早期開挖出來的梁夢龍的供桌、明清兩代的各類石碑、漢白玉柱子等文物殘片也有不少。
“梁家墳裡,有著太多的故事,幾天幾夜也說不完。”專注於收集整理梁氏家族史料的老人梁文卿稱,他們分析這次挖出來的赑屃,應該是明代的文物。
這尊赑屃被挖出來後,很快就有人前來出資購買,被村民當場拒絕,直到記者趕到現場時,一名村民已經守在赑屃旁一整夜了。
“我們都知道這是文物,是屬於國家的,是屬於所有人的!”曾任諸福屯村村長的70歲老人梁小亂說,村民堅決保證不會發生倒賣文物的事情,大家心中只有一個共同的想法,就是保護好重見天日的文物,給它找個好歸宿。
12時30分許,正定縣文物保護所相關負責人來到現場,對赑屃進行了詳細地查看。通過現場分析,工作人員也初步認定赑屃為明代文物,“這尊赑屃保存很完整,特別是龍頭雕刻精細,並且比一般的赑屃頭部要小不少,因此很少見。”
赑屃是運回村裡還是拉到縣城,,梁氏家族代表與文保所負責人產生了一些分歧,目前兩方還在協商中,但所有人都表示一定要好好保護這尊赑屃。
(請梁先生領取線索獎100元)
梁夢龍(公元1527~1602年),字乾吉,號鳴泉,北直隸真定(今河北正定北聖板)人,明朝政治家、軍事家。據《梁氏族譜》載,梁氏原是山西蔚州之巨族,明洪武初年為避戰亂徙至真定。至七世梁夢龍時,其家族大顯。嘉靖三十二年中進士任順天府丞、河南副使。治理黃河決口有功。隆慶時巡撫山東,遷右副都御史,巡撫河南。明神宗初為戶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總督薊、遼、保定軍務,堅持抗擊後金,加兵部尚書,後遭彈劾,去官,在真定家居19年卒。為官頗享清名,人稱“梁閣老”。崇祯末,追谥“貞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