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溫州景山北麓施工挖出古墓

溫州景山北麓施工挖出古墓

日期:2016/12/14 12:27:02      編輯:古建築保護
    溫州市區景山北麓接連挖出古墓的消息,成為近期一些市民關注的話題。有沒有可能是元代古墓呢?這10多座古墓能稱為墓葬群嗎?宋代古墓墓型這麼小,有沒有可能葬著夭折的孩子?昨天,我市考古專家就古墓的相關問題作初步猜測。

    這是一塊“風水寶地”

    入土為安是我國民間的喪葬習俗。墳墓是人生最後的歸宿,特別是古墓,儲存了有關墓主生活時代若干文化信息,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通常所說的古墓,是指民國以前的墳墓,民國以後的則不然。

    近年來,我市發掘出多個不同朝代的古墓,其中多數為明清時期的。考古專家認為,古墓的研究價值,要根據陪葬品多寡、墓穴形制、是否墓葬群等相關信息進行綜合判斷。從目前情況來看,這個片區在古代人看來,一定是一處“風水寶地”,不然不會有這麼多先人安葬於此。

    在溫州,同一個片區一下子挖到10多座古墓而且不同朝代,這樣的情況並不多見。我市考古專家稱,目前發掘工作還在繼續。元代古墓在我市近年來出土非常少,在這個片區能否挖掘到,還不好判斷。

    墓葬群主人有待考證

    在同一個片區發現這麼多古墓,可否將其稱為“墓葬群”?

    專家稱,在同一個平面內,按照一定的規格、大小排列的多座古墓,即可稱為古墓群。這個片區已經發現的古墓,看起來相距並不太遠,不在同一個平面,落差比較大,有可能是一層一層、一座一座排列起來,也可算作墓葬群。

    有沒有可能是一個家族世代都安葬於此呢?考古專家說,此處為景山北麓,視野比較開闊,在中國人的觀念裡,“好風水”的標准之一就是“背山面水”,這也是很多人選擇安葬於此的理由之一。不排除一個家族世代安葬於此的可能,也可能是同一地區多人安葬在此。

    專家介紹,已經發現的古墓大多沒有墓志,墓內陪葬品比較少,墓型大多比較常見,基本可以判斷為平民墳墓。但因為尚未發掘完畢,發現有一定身份或地位的先人墳墓的可能不是沒有,畢竟在古代,也有一些平民願意安葬在相對富貴或有較高名望之人的墳墓附近,以求所謂的財氣、貴氣等。

    宋代古墓可能葬著夭折的孩子

    在已經發現的那座宋代墓穴,目前看來最有研究價值。

    這座古墓殘長僅約0.7米,兩穴共寬1米左右,高約0.6厘米,墓型較為少見。昨天,有專家認為,不排除這座古墓埋葬著兩個早夭孩子的可能。

    考古專家推斷,宋代墓穴一般都是長2米到2.5米,寬和高互相匹配,但這座古墓殘長僅0.7米多,非常少見。

    推測認為,可能是一家的兩個孩子同時遭遇了疾病導致早夭;還有可能是同一家族年齡相仿的兩個孩子同時遭遇不測;也有可能是同一地方年齡相仿的小男孩、小女孩先後夭折,家長將其“配親”後合葬。這些推測都有待研究。

    是火葬還是移葬,尚是個謎

    綜合目前可知的一些信息分析,景山出土的這座宋墓內,有骨頭殘渣、有焚燒的痕跡。

    這究竟是火葬還是下葬後的遺體經焚燒再移葬呢?

    據資料顯示,火葬習俗在我國古代早已有之,將屍骸焚燒後或灑入河海或放進棺內。漢族歷來采取土葬,視焚燒屍體為大忌。但在發生瘟疫或屍體有劇毒的情況下,也可能實行焚燒屍體。此外,古人暴斃於外地時,也會被焚化,然後由人帶回骨灰再作安葬。

    考古人員認為,無論是火葬或是二次葬,古人通常都會徹底焚化屍骨。這座宋代古墓內的屍骨,有明顯焚燒跡象,卻並不徹底,而是留有大量骸骨,背後的真正原因目前尚無法確定。

    昨天,施工人員將宋代古墓“裝箱”,准備於近日吊運至溫州博物館。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