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壽村狀元井,長滿綠藻
莆田城廂區延壽村的“狀元井”有千年歷史,這口古井右清左濁,曾供應全村人的飲水,也是游客必游之地。然而,記者在探訪中卻發現,這口全市唯一的“狀元井”如今滿目瘡痍,成為一口廢棄的水井。
井水“左濁右清”為狀元開鑿
花崗巖護欄環繞著古井,浸泡在水田裡,僅露出井沿。水面上漂浮著綠藻,周圍滿是水草,水井護欄上還有人搭蓋瓜棚。在延壽村村民黃祖緒的帶領下,記者來到延壽村的一片田埂邊,只見古井已讓人無法靠近,兩塊書寫著“狀元井”的大理石碑孤獨地立在村道旁。
黃祖緒告訴記者,這口古井是珍貴的歷史文化景觀。延壽村文化積澱深厚,但凡來延壽游覽的人,總不忘去看看“狀元井”。記者了解到,據史書記載,在拱辰門外延壽橋西,有個八角井,井內橫截一塊豎石,把井分為兩邊。左邊水濁而重,右邊水清而輕。這口井是唐乾符四年(公元877年)僧人涅槃為狀元徐寅開鑿的。後來徐寅八世孫徐铎在宋朝中了狀元當了吏部尚書,在井的圍欄石上刻下“徐井”二字。
徐寅之後,延壽徐氏又出了徐奭、徐铎兩位狀元和三十五位進士,留下了“鳌頭三占”、“一方文武魁天下、四海英雄入彀中”等科舉佳話。這口右清左濁的徐家水井,也成為游人尋幽懷古的景點。
曾是全村水源村民盼修復
黃祖緒告訴記者,這口井曾經是全村人的飲水源,村民們飲用右邊的清水,用左邊的濁水洗衣。1986年,延壽村的西頭自然村成了蜜餞加工村,加工蜜餞產生的污水順著小水溝排放,嚴重污染了這口水井。
“許多人來看‘狀元井’,都乘興而來,敗興而歸。”黃祖緒說,2001年,村裡有人出資修復“狀元井”。水井完成修復時,水質非常清澈,前來參觀的游客還會在水井旁拍照留念。然而,沒過多久,這口井又被積水淹沒了,成了荒涼的廢井。
記者從文管部門了解到,延壽村的“狀元井”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被列入區級文物保護單位。按照《文物法》規定,根據古井所屬地誰使用誰保護的原則,應由延壽村村民或者村委會進行保護和修繕,並報文物部門審批。但延壽村村支部書記張志達說,自從村裡通了自來水,村民們就不再使用井水。由於“狀元井”地勢低,水田又排水不暢,只要一下雨,水井就受淹。目前,只能看看能不能結合绶溪公園建設,改造“狀元井”周邊環境,讓這口沉澱歷史文化的古井重現昔日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