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古人員展示文物
曾被專家譽為繼秦始皇兵馬俑之後又一奇跡的黃石大冶銅綠山古銅礦遺址,近日又有新的考古重大發現。昨日,記者趕赴銅綠山考古發掘現場,考古隊領隊、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陳樹祥介紹,銅綠山四方塘遺址首次發現古墓群,初步推斷為春秋墓群。就目前出土文物推斷,一條采礦、洗礦、冶煉、墓葬的鏈條清晰起來,這裡或為楚國青銅制造的冶煉基地。
首次發現完備的青銅冶煉鏈條
1973年,大冶市銅綠山古銅礦遺址成功發掘,震驚了世界,直至今日,這裡依舊是目前發現的中國保存最好、最完整、采掘時間最早、冶煉水平最高、規模最大的一處古銅礦遺址,它開創了中國礦冶考古研究的先河,是中國商朝早期至漢朝的采銅和冶銅遺址,其開采時間可追溯到夏朝早期。1982年,國務院公布其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今年年初,在古銅礦遺址發掘已40余年後,長期駐地銅綠山古銅礦遺址開展第二次搶救性發掘的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隊員,在四方塘冶煉遺址又有新的重大發現:相繼揭露墓葬46座、爐渣堆積近300平方米、焙燒爐5座,出土隨葬品百余件。
這讓總領隊陳樹祥喜不自禁:在古銅礦遺址中發現古墓,是長江中下游地區礦冶遺址,乃至中國礦冶考古工作中史無前例的重大發現。這些出土的文物,初步組成了一條古人采礦、洗礦、冶煉、墓葬的鏈條,“這填補了中國礦業考古的歷史空白。”陳樹祥說。
或為楚國青銅冶煉基地
昨日上午,考古人員對一座小型墓葬進行清理。陳樹祥向記者介紹了3件文物,包括一件戈和一件短劍,短劍長30多厘米,劍身表面有一層發綠的銅銹,但依舊顯得十分鋒利。陳樹祥推測,這兩件武器,應為當時保護礦區的衛士所佩。另外還有一件青銅小鼎,陳樹祥介紹,該鼎側面有煙熏痕跡,推測為礦工煮飯菜的器皿。“目前發掘的最大一座墓葬有玉佩等文物,可能為礦長級別的人物所有。”陳樹祥介紹,該墓區還有未挖掘的墓葬,或許會發現身份更為顯赫的人物。
根據文獻記載和考古發現,先秦時期中國有三大銅礦冶煉基地,其中,春秋時期冶煉水平最高的是大冶銅綠山。銅綠山礦產資源豐富,是古人青銅器冶煉的原料采集地,湖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劉玉堂曾表示,沒有銅綠山的銅,就沒有燦爛的青銅文化,也就沒有楚國的強盛。據了解,根據此前專家鑒定,聞名於世的曾侯乙編鐘的制作原料,就來自於銅綠山,不過此次發現的墓葬群,早於曾侯乙編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