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上博對首個唐宋遺址出土文物啟動修復

上博對首個唐宋遺址出土文物啟動修復

日期:2016/12/15 16:29:17      編輯:古代建築

    昨天,上海博物館再次牽手全球著名金融機構美銀美林啟動“全球藝術保護項目”,從近2000件文物裡精選出10件進行修復。一年半以後,其中的唐代長沙窯褐釉瓷拍鼓(腰鼓)、長沙窯褐彩執壺、越窯青瓷碗、宋代青白釉洗、龍泉窯長頸瓶等10件青龍鎮遺址文物將與市民見面。

 

  此次修復的10件文物中,唐代長沙窯褐釉瓷拍鼓尤為引人注目,其表面褐黃釉,內壁褐色釉,鼓身兩端粗圓,中間腰細,外壁凸起七道弦紋。上博考古研究部主任宋建表示,在長沙窯瓷器中,這樣的拍鼓過去從未發現,就是在唐代南方諸瓷窯中也未曾發現。這件拍鼓對研究中國陶瓷史意義不凡。

 

  上博專家卜衛民透露,完美修復10件文物有幾大挑戰:器物破損嚴重,瓷器釉面均有開片且不盡相同,原器物表面的裝飾圖案色彩豐富,這些都加大了修復的難度;由於瓷器釉色變化豐富,要使修復部分達到原器物釉層相同的質感、光感和色感也是一大挑戰,特別是褐釉比之粉彩等,層次感更為分明。整個修復過程既遵循傳統的清洗、打磨、作色、上釉流程,又加入新技術。高分子合成樹脂黏合劑,取代馬蹄釘,最大限度消弭修復痕跡,納米級硅質材料補上缺損部分,力爭天衣無縫。上博副館長陳克倫透露,相關工作人員正在探索將3D打印技術用於修復工程。

 

2010年,上海博物館考古研究部啟動青浦區青龍鎮遺址發掘。到今年上半年,總面積25平方公裡的遺址僅發掘了1500平方米,就有近2000件唐宋元瓷、銀、銅、鐵、木器出土,其中瓷器占90%,以越窯、長沙窯、龍泉窯、景德鎮窯、建窯等南方窯口為主,間雜少量北方窯口瓷器,側面證明上海首個唐宋遺址曾有的繁華。唐天寶五年(746),地處吳淞江入海口的青龍鎮成為上海最早的對外貿易重鎮。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