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發現12張清代地契和6張房契
日期:2016/12/14 12:20:30   編輯:古建築保護退休干部李登順的清代地契
退休干部李登順的清代地契
退休干部李登順的清代地契
日前,隆堯縣北潘莊村退休干部李登順在搬家時無意中從衣櫃底部發現了祖上留存下來的清朝12張地契和6張房契,大部分保存完好。
據悉,這些地契大小不等,用的都是有韌性的上好宣紙,紙張已經泛黃,有好幾張還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磨損。正文均用正楷毛筆字書寫,字跡清楚。地契中,有乾隆年間的3張,嘉慶年間的3張,道光年間的4張,鹹豐年間的3張,同治年間的3張,2張沒有年號。最早的一張是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十二月;最晚的一張是同治六年(1867年)八月十九,前後跨越86年。地契當中有11張是賣契,賣契都蓋有官印。官印上刻兩種文字,右邊為篆體“唐山縣印”;左邊為滿文。地契內容多為賣契人因無錢使用,經中人作證,將地出賣給他人。文書中寫明買賣人和中人姓名、房產、地產面積和四鄰及價錢等。
關於地契的來歷,李登順說:“前輩老人們未曾說過,本族家譜因“文革”被燒毀,買賣人姓名無法查找。”對於這些地契的價值,隆堯縣文物保管所有關專家介紹說,清代到民國這段時間,時局混亂,像這樣的地契保存下來也不容易,既有市場價值,也有觀賞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