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海底考古重磅發現 確認南宋和元代沉船遺址
日期:2016/12/14 12:11:44   編輯:古建築保護 正在平潭海壇海峽進行的水下文化遺址摸底調查又有新發現,已確認南宋和元代兩處新的沉船遺址。除了出水的龍泉窯瓷器,還在南宋沉船遺址中首次發現古代建築材料。
此次摸底調查由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福州市文物考古工作隊組成海壇海峽水下考古調查隊聯合開展,從5月21日開始,為期一個月。
6月1日,記者跟隨平潭海壇海峽水下考古調查隊來到小練島周邊海域,他們將進行水下遺址探測。記者了解到,在潛水員下水作業前,考古隊會先向海裡投放聲納探測儀,利用聲波原理將海底的地貌情況形成三維圖像,顯示在電腦上進行分析。在判斷出大致區位後,考古船會向海裡投放橘紅色浮標標記,等到潮水相對較平,考古隊員就可以根據浮標順著繩索尋找水下目標。
“這次摸底調查,我們已經新發現兩處沉船遺址,一處是草嶼海域的南宋沉船遺址,首次采集到古代建築材料;一處是靠近福清八尺島海域的元代沉船遺址,出水了部分龍泉窯瓷器。”現在在區社會事業局文體處掛職的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羊澤林說。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水下考古隊員在平潭海壇海峽陸續發現了一批重要水下文化遺存,為研究我國古代海外交通史提供了翔實的資料,使得福建成為中國水下考古工作重點地區之一。
平潭海壇海峽水下遺址位於海壇島西、北側海域,是我區唯一一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大陸沿海首個國家級水下遺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更是福建乃至全國已知水下遺存分布最為密集、內涵豐富且文化面貌相對明確的水下遺存分布區,這些水下文化遺存的時代序列完整,從五代一直延續到清代。
此前,平潭海壇海峽水下遺址已確認“碗礁一號”清代沉船遺址等10處水下文化遺存,但還有一批水下文化遺存疑點有待於進一步確認。此次水下文化遺址考古工作,將針對平潭海壇海峽水下沉船遺址的數量和保存狀態進行全面的摸底普查。
“這次新發現的龍泉窯瓷器海外發現比較多,但首次發現石質建築材料,填補了平潭沉船遺址建築材料類型的空白。”羊澤林說,水下考古隊還在娘宮附近海域,對發現年代最早的五代沉船遺址進行復查,“又發現有被盜撈的痕跡。”
“海壇海峽所在海域是我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在‘海絲’研究中占有重要位置。從學術價值上來看,它還是研究中國古代陶瓷貿易史的重要一環,還可以進行古船尤其是‘福船’的船型研究。”羊澤林說,我區目前正在計劃籌建水下博物館,對“碗礁一號”等沉船出水文物進行保護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