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潘祖蔭故居維修(一期)通過驗收

潘祖蔭故居維修(一期)通過驗收

日期:2016/12/14 18:52:06      編輯:古建築保護
維修整治後的潘祖蔭故居(一期)一角。□記者施曉平攝
      潘祖蔭故居維修整治工程(一期)昨天通過了市文物局組織的竣工驗收,這也是繼大儒巷丁宅之後,我市古建老宅保護修繕試點工程中第二處通過驗收的項目。
      以曾經收藏大盂鼎、大克鼎等國寶而蜚聲海內外的潘祖蔭故居位於古城區南石子街,分東、中、西三路,整修前,這裡曾被用作蘇州床單廠招待所,出現了部分木構架蟲蛀朽爛、屋面殘破、瓦件缺損、部分裝飾構件受損等現象。此次維修整治的范圍為東路的全部和中路的後半部分,其中維修內容包括中路攀古樓、走馬樓、東路第四進書齋,恢復新建內容為東路花廳、船舫及花園水池、東路第二進、第五進、廊等部分,還新增了東路消防水池,新建了附房,工程建築面積近2300平方米。
      施工單位香山古建園林工程有限公司方面介紹,維修工程於去年9月1日正式開工,其中攀古樓、走馬樓、東路第四進、書齋等進行了屋架不落架維修,同時對所有屋架進行了安全監測,對不能使用的木構件進行了原料更換。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古建築的屋面維修時增加了遇水重新凝結型新建材———黑金剛(KK)無機不燃保溫材料,內牆則使用了建築反射隔熱塗料,木門窗配上了中空玻璃……這些材料,在我市的古建築維修中都還是首次使用,不但不破壞風貌,而且節能環保。專家介紹,黑金剛(KK)無機不燃保溫材料具有良好的保溫、隔熱、防火、隔聲等性能,漏水後其純礦物離子被激活,可以產生新的水凝結晶,從而起到堵塞水分子滲透、永久防水、防潮的效果,還可回收再利用。
       此外,施工中消防主管道都預先埋入牆體,噴淋管道隱蔽在屋架軒架中,避雷帶預先隱蔽於屋面和屋脊中,這些新技術,也起到了既不影響功能發揮、又保護潘祖蔭故居風貌的效果。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相關文章
    没有相关古代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