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南京牛首山首次發現鄭和墓文物實證

南京牛首山首次發現鄭和墓文物實證

日期:2016/12/14 12:19:27      編輯:古建築保護

 第一件證實鄭和安葬在牛首山的文物實證。

    南京牛首山有著一座鄭和墓,但是長期以來,學界對此有著一些存疑。而記者獲悉,在上周召開的“鄭和下西洋與江寧”學術研討會上,披露了一個重要發現。鄭和墓園文物保護管理所所長劉文慶公布了一件“鹹陽世家”墓志碑,而這是到目前為止,第一件能夠證實鄭和安葬在南京牛首山鄭和墓的文物實證。

    鄭和墓在哪,多虧當地百姓回憶

    關於鄭和殁年葬地,史籍所載頗有出入,史學界也意見不一,歧見頗多。對於葬地也是眾說紛纭,比如有說殁於南洋,即印度南部古裡國,葬在爪哇三寶洞;有說殁於半道,葬於海上;當然,一種主流觀點還是認為,鄭和第七次下西洋於1435年回到南京,同年在南京逝世,葬牛首山。

    南京師范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教授王志高解讀,關於鄭和葬地的記載,最早的記載文獻是清代《康熙江寧縣志》,其中第五卷上有這樣的文字:“三寶太監鄭和墓,在牛首山西麓……”說得很清楚,鄭和墓就在南京牛首山。

    另外,鄭和墓的具體地址確認,則多依靠了當地老百姓的回憶。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文物工作者在牛首山西南麓周村,走訪了村民。其中有村民提到,看到過鄭和後裔來村東邊祭掃,而且村民還稱,民國時期當地鄭和墓前還有石人、石馬、石碑。就這樣,通過口頭材料和現場走訪,確認了一處鄭和墓的墓址,也就是如今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鄭和墓”。但正因為缺乏實證,學界一直有著其他解讀。

    墓志碑上寫明“奠於牛首山西”

    今年是紀念鄭和下西洋610周年,因此上周五,數位專家參與研討了“鄭和下西洋與江寧”學術研討會。在這個會議上,與會專家們紛紛提出自己近年的研究成果,而其中最引人關注的就是南京鄭和墓園文物保護管理所所長劉文慶提供的一塊“鹹陽世家”墓志碑。“鹹陽世家”是鄭和家族的美稱,因為其先祖在元代曾經被封為鹹陽王。據介紹,這是去年8月從花神廟一村民家中征集到的。而該村民則表示,墓志碑是很早以前從牛首山上拖回來的。

    墓志碑年代是清代光緒甲申十年(1894年),該碑長一米多,寬近半米,屬鄭和家族一位後裔“鄭公”的原配夫人。上面提到,“鄭公”祖先鄭和出使“西洋印度諸國”,“賜姓鄭,守備南京,馬府街即賜第處也。殁,敕奠於牛首山西。”

    劉文慶指出,這墓志碑明確提到了鄭和死後,就是葬於牛首山西。而且,該碑又是鄭和家族的,可信度沒問題,“實物有說服力,我想應該不會再有質疑之聲。”

    另外,墓志碑還有其他內容也可以作為旁證。碑文中記載著“建廣緣寺,以祀之禮也。”就是說鄭和墓的墳寺不是從前流傳的弘覺寺,而是沒什麼名氣的廣緣寺。據專家介紹,明代初年的太監喜歡建造墳寺,他們希望通過建造墳寺,來尋求一種慰藉,求得托生為健全之人。

    而劉文慶介紹,他為此也走訪當地老人,得知周村一帶的確有過一座寺廟,與《金陵梵剎志》(堪稱明代寺廟百科全書)上對廣緣寺的記載吻合,就在弘覺寺以東兩裡路。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