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立法保護凌家灘遺址
日期:2016/12/14 11:37:51   編輯:古建築保護
3月31日下午,安徽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了《安徽省凌家灘遺址保護條例》,將於今年5月1日起施行。作為省人大常委會自主立法項目,《條例》填補了我省大遺址保護立法方面的空白,也意味著我省迄今發現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保護將有法可依。
根據《條例》,凌家灘遺址是指位於馬鞍山市含山縣行政區域內,經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條例》明確了凌家灘遺址的管理體制,指出省政府應當加強對凌家灘遺址保護工作的領導;馬鞍山市、含山縣和遺址所在地鎮政府負責遺址保護工作;遺址所在地村民委員會應當協助做好遺址保護工作。馬鞍山市政府設立凌家灘遺址保護管理機構,依法履行職責。《條例》還要求為遺址建立“成長檔案”,明確遺址保護管理機構應當建立凌家灘遺址記錄檔案,記錄檔案應當准確翔實,系統完整。
在凌家灘遺址保護中,如何更好處理遺址保護和群眾利益的關系?《條例》規定,凌家灘遺址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內,禁止新批宅基地,並且應當依法將土地逐步調整為遺址保護用地。馬鞍山市和含山縣政府應當按照遺址保護規劃對保護范圍內原有村民逐步遷出安置。遺址建設控制地帶內原有住宅不符合保護規劃的,應當結合改善村鎮環境和提高村民生活水平進行整治。按照遺址保護規劃調整土地性質、遷出村民和整治村民住宅的,應當尊重和維護當地村民合法權益,依法予以補償、補助。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是當前大遺址展示利用的有效途徑。《條例》因此要求,馬鞍山市和含山縣政府應當依托凌家灘遺址建立凌家灘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和遺址博物館等,形成具有保護、收藏、科研、參觀、宣傳、教育等功能的公共空間。遺址公園的建設應當堅持規劃先行、分步實施、促進發展、惠及公眾。遺址博物館的設立應當堅持科學定位、發揮功能、突出特色、多樣展示。凌家灘遺址的展示利用,應當符合凌家灘遺址保護規劃及專項保護方案,堅持最小干預和科學利用,防止和減少對遺址及自然環境造成破壞和影響。
凌家灘遺址位於馬鞍山市含山縣行政區域內,面積160萬平方米,是我省迄今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時代遺址。自1985年進行第一次考古發掘以來,凌家灘遺址歷經七次發掘,開創了我國考古史上的多項紀錄,200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2006年起連續列入國家財政部、文物局“十一五”和“十二五”大遺址保護規劃。
(來源:安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