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應鎮海文物管理所的邀請考察了位於九龍湖鎮的魚山遺址,在遺址東北角的廢棄篩選過的泥土中察看時,發現一塊“小木條”,根據它的炭化程度判斷至少有三千到四千年的歷史。
“小木條”全長12.5厘米,寬2.5厘米,中間有斜槽,長10厘米,形如劍狀,反面又有一斜槽,長8厘米。“小木條”二頭尖,剔有斜扁平的鋒口,從刀痕分析剔木工具相當鋒利,前後兩頭都一樣形狀,離頭部2厘米處有一長方形斜孔,離斜孔下部2厘米處,左右分別又有二小孔,孔徑很小,呈方形,上寬下窄,這說明鑽木孔的工具不是圓形是方形的,而且上大下小,經初步鑒定是織網的工具———梭子。
魚山遺址在商周時代就離海很近,先民多以捕魚為生,魚山遺址又是河姆渡遺址的延續。“小木條”確證是織網工具的話,應是一次重大的考古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