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從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在剛剛結束的常德市西洞庭管理區唐林遺址的發掘中,出土了一批重要的文物。湖南省考古領隊王良智說,本次發掘共發現灰坑114個,灰溝17條,柱洞47個,房屋建築基址2處。
唐林遺址位於常德市西洞庭管理區唐林村北。遺址南接杭瑞高速,北近白芷湖,東距澧水約12公裡。2010年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時發現該遺址,2012年定為常德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現在,這一帶種植著各種觀賞樹木、橘樹和農作物。今年3月,當地村民們在遺址西部修建魚塘,挖出大量新石器晚期石家河文化和西周、宋元時期的遺物。今年4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後,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開展了近5個月的搶救性考古發掘工作。
土層從新石器時代穿越到明清。通過鑽探,唐林遺址的范圍和面積被確定了。遺址大致呈長方形,東西長約250米,南北寬約160米,面積約為4萬平方米。
“出土文化遺物以陶瓷器數量最多。”王良智介紹,其中包括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石家河文化時期陶器。據了解,石家河文化是青銅時代文化,距今約4600─4000年。因發現於湖北天門市石河鎮而得名,黑色、紅色的陶器是該文化的一大特色。此次在唐林遺址出土的石家河文化時期陶器就以泥質紅陶為主。
通過對地層堆積的分析,考古工作者們發現,該遺址從新石器晚期的石家河文化開始,歷經商周時期、宋元時期、明清時期延續至今。此次的發現將該地區的文明史推進到4000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