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貴州黃金灣發現罕見“陶足”

貴州黃金灣發現罕見“陶足”

日期:2016/12/14 12:13:39      編輯:古建築保護

黃金灣遺址發現的陶器, 經過文物專家的復原後, 已經可以看出原來的樣子了

    2016西南考古協作會暨貴州赤水河流域史前至漢晉時期遺址考古發掘現場會在貴州省習水縣土城鎮召開,這是以西南地區考古協作為主題的會議首次在遵義召開。近年來,赤水河沿岸發現了31處人類遺址,特別是在土城鎮周邊發現的眾多史前至漢晉時期古遺址、古墓葬和重要文物,對研究赤水河流域以及西南地區的古代歷史具有重要意義。“選擇在赤水河岸的習水縣土城鎮召開這次會議,就是想通過協作交流的方式,推動這一地區古代歷史文化研究的開展。”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周必素在開幕式上表示。

    高速公路改線避開古人類遺址

    赤水河是我國母親河長江上游的重要支流之一,發源於雲南省鎮雄縣,經過貴州仁懷、習水、赤水等縣市後,最終於四川省的合江縣匯入了長江。

    “赤水河這個名字,就是因為河水含沙量較高,河水呈赤黃色而得名。”習水縣相關負責人介紹,也正是因為河水含沙量大,因此在河岸形成了很多沖積扇狀的小沙丘平地,這就為古人類在沿河兩岸生活,留下遺址形成了先天的條件。

    “赤水河沿岸此前是貴州考古的薄弱地區之一,前後經歷了三個階段才發現了這31處人類遺址。”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二室副主任、黃金灣考古隊隊長張改課介紹,第一階段是1940年至1980年,河岸陸續發現了磨制石器;第二階段是零星墓葬的清理,其間發現了仁懷合馬梅子坳、大渡口,習水土城崖墓,赤水復興鎮馬鞍山崖墓,習水隆興陶罐漢墓和仁懷盧缸嘴漢代遺址等。

    “2009年,為配合仁赤高速公路建設,調查發現了赤水市板橋,習水縣黃金灣、官倉壩等遺址後,赤水河流域的考古研究才迎來了第三階段的大發展時期。”張改課介紹,2009年發現黃金灣遺址後,高速公路還為此進行了改線,避開了這處具有數千年歷史的新石器時期至漢晉時期人類遺址。

    從那個時候起,貴州考古研究所就開始著手對赤水河流域進行系統的調查工作,加上2015年為配合赤水河谷旅游公路的建設,目前已經在赤水河沿岸發現史前至漢晉時期階地遺址31處,其中多處遺址中發現漢代墓葬;而在石灰巖地區,還發現了多處洞穴遺址。

    根據目前發掘的情況來看,貴州赤水河流古遺址的時代跨越了新石器時代、商周、漢、魏晉南北朝等不同的時期。從地理分布來看,除了茅台以上及主要支流尚未開展系統調查外,已在赤水河貴州段發現的遺址中,下游有2處,中游有17處,上游有12處。早年發現的墓葬基本可以確定與遺址存在一定的關聯。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