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帝都,就不能不觀古建,他們穿越歲月的風雨,凝固了歷史的塵埃。
而今,是,人間臘月天,但秋日的對話仍在耳側。
故宮
那是幾年前來到故宮,是真切切的驚詫。從端午門走到角門,做了一次清穿夢。天空湛藍,紅瓦紅牆,滿族的文字寫在那裡,雖然我已經被漢化,完全不懂老祖宗的文字,但是長長短短的匾額裡還是寫滿了親切。想當年入關時,金戈鐵馬,那是怎樣一種壯闊的景象,那是怎樣一種爽快的精神。這真是響亮的滿族人!可是幾百年間,豪氣不在,物是人非,庭院裡,剩下婉容寂寞的秋千繩痕。
游走了故宮,那是無限的震撼。
頤和園
秋高氣爽,分外美麗的秋季,來到頤和園,看到了碧玉一樣的昆明湖,真的像一塊碧玉,又像一滴眼淚,怪不得後弦得了靈感,“昆明送湖見面雨,錯當蘇堤”“昆明轉身,湖水換成淚”。皇家園林依然蒼翠美麗,而今天百姓們也能登上佛香閣,一覽京都的好風景了。百年的勁風吹來了什麼,又帶走了什麼?
鐘鼓樓
劉心武的《鐘鼓樓》裡,寫了尋常北京人家的苦辣酸甜,那嬉笑怒罵仿佛應著晨鐘暮鼓,演繹悲歡。鐘樓好高,紅色的牆皮風化了,一層層卷起,我也不忍心摸上去,就好好仰望。鐘樓裡的鐘好大好大,我不知道他到底能奏出多大的聲音,才能使整個北京城沐浴在他的呼喚裡,也不知道,聰明的祖先怎麼鑄起這口大鐘、搬來這口大鐘的……那個“鐘娘娘”的故事,特別讓人感動……歷史太過厚重,面對鐘鼓樓,只有以一顆虔誠的心默默向祖先致敬。
德勝門
夕陽西下的時候,車潮洶湧,行人們在環形的風馳電掣的車道上倉皇無措,我看到了德勝門。孤零零的一個德勝門,孤單的站那裡,他如此狹促不安,像一個可憐的孩子。他被現代化的高速度包圍著,他被水泥鋼筋包圍著,他被急促的現代人包圍著。殘陽斜照,逆著光,看不清德勝門的臉,只是那一刻,心裡咯噔了一下,突然想為他嚎啕大哭。白雲千載,斯樓,獨怆。沒有人在乎他,曾經無限風光的凱旋門,而今,垂首怅然……
碧雲寺
秋季的一天來到碧雲寺的時候,是下午四點了,太陽在這塊方寸收斂了光輝。猶豫著要不要進去,佛門清淨之地,需心存崇敬。後來,還是走了進去。碧雲寺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是名副其實的古剎,一方院落,銀杏伸展著,香火彌漫著。走了進去,就走進了另一個世界。沒有喧囂,沒有紛擾,沒有狂喜狂悲,《大悲咒》靜靜地唱詠著,佛陀金剛俯視著世人……碧雲寺,清修之地,這遠離喧囂的世界,讓人心生向往。登上碧雲寺高處,整個北京城一覽無余,昆明湖像一滴水,鑲嵌在城市裡。“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這樣的光影也輝映在北京城裡,半城明半城暗,交錯著,交錯著……
北京古建保護的不是很好,但是在離散的古建中,我們還是能夠進行穿越時空的對話。讀了什麼、懂了什麼?我不知道,只是被深深的感動著、又心痛著,白雲千載空悠悠……歷史又有哪一刻曾為誰駐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