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平工地挖出明代“土豪”古墓
日期:2016/12/14 12:27:36   編輯:古建築保護 鏟車司機挖掘山體時意外挖出一具“三合土”石棺,質地非常堅硬。墓碑上的墓志銘顯示墓主人很有可能是明代和平人。三合土建墓,在當時是一種比較昂貴的墓葬方式,專家表示,墓主人應該是“土豪”級別的。
前天下午,在龍巖漳平市第三中學新校址施工現場,意外挖掘出一塊長方體巨石。昨天上午,在發現巨石的周邊,又挖掘出墓碑及刻有墓志銘的青磚。墓經當地文物局工作人員初步認定,巨石為明代“三合土”質地的石棺,內部裝有一具棺木。今天,省博物院考古隊將前往調查,內部是否有陪葬品將開館考證。
工地挖出3米長石棺
前天下午,施工隊的鏟車司機黃師傅來到漳平市第三中學新校址施工現場施工,工地距離市區約1公裡。下午3點左右,黃師傅開著鏟車進行山體挖掘作業。突然,“哐”的一聲,一塊巨石從松動的土層滑落,墜落在黃師傅的鏟車前方。施工人員都嚇了一大跳,趕緊跑過來查看。只見這塊巨石長約3米,高和寬都在1米左右,質地堅硬。
黃師傅憑經驗斷定,這是一具石棺。“我們施工之前,四下勘察過了,並沒有發現墓碑,否則施工前是要公示的。”由於當天沒有發現墓碑或墓志銘等能證明墓主人身份的物品,施工人員便把巨石拖至一邊,並上報了當地文物局。
被挖出來的墓碑上寫著墓主人的名字
墓主人或為明代和平人
昨天上午,漳平市文物局工作人員來到施工地現場勘察,確認該巨型石塊為“三合土”石棺,內部應該還有一座棺木。在昨天上午的勘察中,工作人員還挖掘出一塊石碑和兩塊青磚墓碑。石碑高約80厘米,厚度約為15厘米。石碑為墓主人的兩個兒子所立,碑上清楚刻著墓主人的名字“靜一朱氏”,下葬時間為“大明嘉靖瑞巳亥年正月十六日”。專家稱,墓主人下葬距今已有470多年的歷史。
另出土兩塊青磚燒制的方形墓碑,一塊刻有墓志銘,並用紅漆謄寫,部分紅漆已經脫落,依稀可以知道墓主人為漳平和平(村/鎮)人,及其出生年月以及死亡時間,根據墓志銘可以看到,墓主人在生前曾告知子孫,希望“沒後葬我於易坑口”。另一塊青磚墓碑上則寫有墓主人名字、下葬時間,以及立碑的兩個兒子的名字,分別為“陳文衡”和“陳文衢”。
省考古隊今日前往調查
那麼,發現墓葬的地方是否就是墓志銘中所說的“易坑口”呢?
據漳平市文物局周局長介紹,明代的地名難以考證,尚不能確定。他告訴記者,發現墓碑後,他前往漳平市和平鎮查看陳氏一族的族譜,發現確實有“文”字一輩的子孫,但並未在“文”字輩子孫中發現墓碑上的這兩個名字。
周局長告訴記者,石棺為三合土制造,質地非常堅硬。這種建築方式,在明清時期常被用來做石棺,可以保障內部木棺的完整,不易腐壞。“所以石棺裡面應該還有一座木棺。龍巖的喪葬習俗,一般為‘撿骨葬’,就是先下葬,過一段時間再開棺撿骨,另行安葬。三合土建墓,在當時是一種比較昂貴的墓葬方式,墓主人應該是‘土豪’級別的。”周局長說。但他也提到,墓碑制作較為粗糙,工藝不甚考究。
“具體情況還不好說,我們已經聯系省博物院考古隊的專家,專家來查看後,或將開棺考證。”周局長說,今天,省考古隊專家將前往漳平,實地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