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楓泾古鎮

楓泾古鎮

日期:2016/12/14 19:24:00      編輯:古建築保護

楓泾古鎮區建築多為明、清風格, 均具傳統江南粉牆黛瓦的特色,房屋以兩層磚木結構為主,前後進房之間有廂房和天井,大宅深院有穿堂、儀門及廳堂等,前後樓之間有走道相連,稱走馬堂樓。屋面多為觀音兜和五山屏風牆。廟宇建築多為宮殿式。古民居建築群總面積達48750平方米,其中9處已列為上海市第一批不可移動文物。

古鎮水網遍布,鎮區內河道縱橫,橋梁眾多,素有“三步兩座橋,一望十條港”之稱。沿河古街綠樹成蔭,古鎮水巷幽靜;39座古石橋橫跨河上,其中元代建1座,明代建11座,清代建21座。

 

明代建的瑞虹橋,坐落於虹橋河口,清康熙初在此發生過被稱為“中國最早的工人罷工運動”的“虹橋血案”,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有該事跡的記載及陳列,並於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在聖堂內為此立了案碑。

 

楓泾是蜚聲中外的金山農民畫的發源地。楓泾人民熱愛生活,藍印花布、家具雕刻、灶壁畫、花燈、剪紙、繡花、編織等民間藝術源遠流長。濃郁的民間文化藝術,孕育了金山農民畫。以楓泾農民畫家為主的金山農民創作出了鄉土氣息濃郁、藝術風格獨特的金山農民畫,在海內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鎮內的畫館名畫家祖居也多,和平街上程十發祖居已經修復開放。北大街的丁聰漫畫陳列館設在二層中西式建築內,樓前一棵古銀杏,一叢大芭。館內陳列了丁聰生平和一百多幅漫畫,幽默地畫畫常讓人駐足流連。南大街聖堂弄的金山農民畫展示中心就在清代狀元蔡以台的讀書樓內,盡得清雅,一副副畫面卻透露出濃郁的鄉土氣息。農民畫與丁聰的漫畫、程十發的國畫和顧水如的圍棋,這些在國內外都具有相當地影響的“三畫一棋”,集中於楓泾一鎮,是國內罕見的一種地域文化現象。

 

2005年5月,在金山農民畫發源地楓泾中洪村,政府辟地80畝,建設“中國農民畫村”。2006年年初,中洪村被評為首批“中國特色村”,被中央電視台評為“2006年度中國十大魅力鄉村”。楓泾地區已有5萬多幅作品遠銷國外,30多人次在國內外畫展中獲獎,被譽為“世界藝術珍品”。2005年9月16日,被國家建設部、文物局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