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四川南充市嘉陵區晏家鄉石道床村修路施工現場,挖掘機作業時,施工人員發現6個疑似古墓的洞穴,洞穴裡面有數十個陶俑。嘉陵區文管所專家初步判斷,洞穴系東漢晚期崖墓,距今已有1800多年。據悉,嘉陵區文管所工作人員已將陶俑帶走。
施工現場現東漢崖墓
5月31日,在嘉陵區晏家鄉公路施工現場,記者看到,6個洞穴位於坡地高處,洞穴之間相隔大約40厘米。在洞穴入口處,均有門形石沿,最大的一個洞穴有2米多高,深近5米。
據石道床村委會主任張君芝介紹,施工人員於5月26日發現洞穴和裡面的人形陶俑。
當天上午,一台挖掘機挖到了洞穴所在的位置,發現石壁有異樣,繼續向前挖掘,發現了一些陶俑。隨即,張君芝讓施工方停止施工,旋即通知了嘉陵區文管所。“當時,聽村裡老人講,他們小時候曾進洞穴玩耍過,不過,當時沒有發現這些文物。”張君芝說,5月30日下午,嘉陵區文管所的工作人員到現場進行清理,把這些陶俑帶了回去。
據悉,嘉陵區文管所有關專家初步判定,此次發現的墓葬系東漢晚期崖墓。
出土陶俑系東漢產物
據附近居民張先生透露,當天出土的陶俑數量不多,大概10件左右,陶俑沾滿了泥土。“有些是人物陶俑,有些是動物陶俑。”他說,得知挖出這些東西後,附近許多居民前來圍觀。
5月31日上午,記者就此事聯系了嘉陵區文管所。據該所負責人介紹,根據現場勘查,出土的陶俑應該是東漢時期的,目前,這批文物已被該所妥善保管。“從墓地的情形來看,墓門、墓道以及墓室都有被破壞的痕跡,不排除早期被盜的可能。”該負責人說,目前,這批文物正在進一步研究之中。
隨後,記者聯系了西華師大歷史文化學院教授蔣曉春。他說,從圖片信息來看,這是東漢時期的陶俑無疑,至於具體時間,應該屬於東漢中晚期的陶俑,距今大約1800多年。
“東漢時期,陶俑這類陪葬物品比較常見。通過觀察墓地的規模,應該是那個時期普通居民的墓地。”蔣曉春說,南充境內發現的東漢時期的陶俑雖然不多,卻也常見。他說,崖墓的特點就是利用山崖開鑿墓室,從西漢開始,在之後約500年間,崖墓在四川非常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