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沉船遺址發現的瓷器初步認定來自德化

沉船遺址發現的瓷器初步認定來自德化

日期:2016/12/14 12:20:59      編輯:古建築保護
    泉州市博物館水下考古部張紅興主任受國家文物局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抽調,赴海南參加三沙市永樂群島珊瑚島水下考古工作,負責做水下測繪和資料整理工作,日前剛剛回到泉州。昨日他介紹了珊瑚島海域沉船遺址現場考古以及出水文物的相關情況,表示出水的石構件是否來自泉州,還需要進一步考證。但經過初步考證,在沉船遺址發現的清晚期瓷器與德化窯生產的陶瓷很接近,可以初步認定來自德化。

    據張紅興介紹,此次出水7尊石像,4男3女,其中一尊石像有頭,男性石像穿著官服,朝代應該為明代;女性石像特征明顯,小腳,形態纖細,或拿瓶子、或拿錦盒,服裝和男性不一樣。

    這些石構件,主要以青石和灰白花崗巖為主,但沒有明顯的特征,比如刻有文字之類,因此對於來源比較難考證。從沉船遺址發掘的瓷器碎片數量頗多,陶瓷碎片,均為青花瓷的日用品,年代為清朝晚期,與德化發現的古窯生產的瓷器非常接近。基本可以判定,出自泉州德化窯。

    張紅興舉例說:比如茶盞,其口沿外口有圈點紋圖案,這種制法跟德化窯燒制的瓷器一致,其次,器物通體上釉,獨口沿和圈足底部的釉刮掉,形成“芒口”。而器底圍足牆,為矮牆足,亦有刮紋,釉刮掉,底中央沒有施釉,跟德化古窯的做法相似。

    其二,大部分瓷器都有印花,印有不少變形“壽”字紋,這種做法在德化古窯生產時常用。

    第三,從钴料的顏色來看,比較淡,藍色中比較淺、黃中帶綠,還有一些青花做成印章,蓋在內心或底部,這些特點都與清代德化窯生產的瓷器非常接近。可以初步認定這些瓷器來自德化。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