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建築圖片 >> 仿古建築設計 >> 洞山寺景觀設計方案

洞山寺景觀設計方案

日期:2016/12/15 2:14:52      編輯:仿古建築設計

洞山,禅宗曹洞宗祖庭。設計理念在於借山林景觀表現農禅景觀,在各個景觀節點,用木構建築論釋禅境。建築應山水之體勢,空間立所,起於山水又回復山水。逢渠、石、水面等則建橋廊等駐足憩息之地,讓位於場地態勢和氣象,得自然之昭示與引領,以會祖師之意。整體敘事結構為禅修次第意向組成的系列空間,景移心異,逐次第開。建築群有明確軸線控制,背山面池,景觀空間布局按照禅修境界分為七個區域:入世境、出離境、出世境、般若境、入定境、涅槃境、雲仙境,形成整體推進的修行秩序氛圍之場所。

入世境為寺域前區,作停車、暫時休整之用;山門為情境轉換媒介,拾階而上,山林夾道,洗滌心靈,是為出離境;寺院前部為平坦區域,以水田農禅景觀為主,視野開闊,設置放生池,種蓮養魚,利用參天古樹和竹林營造自然茶室,茶亭茶室與植物互為取景,交相輝映,分布錯落有致,形成趣味的園林廊道系統,一派世外桃源景象,是為出世境;寺廟殿宇區域為拜佛儀式及僧人居住生活場所,以唐風建築及庭院為主,是為般若境;經過禅堂,石階引向後山的祖師塔區域,在祖師塔上加茅草穹頂,暗示祖師結茅而居,是為涅槃境;寺廟後方沿山而建的禅修中心和善客堂,為禅修者提供的專修場所,用高大喬木和竹林與寺廟區分隔,獲得寂靜氛圍,是為入定境;後山密林深處,罕有人至,閉關獨居,悠然逍遙,是為雲仙境。

境界的定性,引導空間的營造,方丈庭園更是與地勢和周遭建築空間相契合並內斂,沿地勢向下坡的屋頂,成為一片象征水面的瓦園,讓內斂的空間上升為環顧整個寺廟的賞景所在。

洞山寺景觀設計,試圖用佛學的價值觀關照自然和人工,就地取材然後用精巧的木結構建造,物經過心的轉化,進而實現反觀心性,獲得心物一元的相互映射。

rendering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