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建築圖片 >> 仿古建築設計 >> 廣州陳家祠-陳氏書院

廣州陳家祠-陳氏書院

日期:2016/12/15 2:13:10      編輯:仿古建築設計

1空間布局與空間序列

陳家祠以“三進三路九堂兩廂”布設(圖1),作為宗族書院建築,平面布局嚴謹對稱,建築與庭院均以矩形為母體,采用中軸線組織主體空間,軸線既是建築空間居中布置的線性基准,也成為了組織空間變化的一個線索。對於這樣一組建築,主軸線給人的空間體驗是非常重要的,它必須讓人感覺是連續而嚴謹的。同時軸線的組織的意義跟在於給空間使用者心理暗示,特別是空間等級方面,在陳家祠中,中軸線串聯起

三進五開間正廳與正廳間的院落,等級與功能層層遞進,首進正廳為外部空間與內部空間的過渡,中進正廳為族人聚會交流、處理宗族事務的聚賢堂,後進正廳為最重要的祭祀場所,擺放祖宗牌位。根據傳統的宗族觀,後進正廳、中軸線的末端應該是等級最高的空間(圖2)。中軸線的東西兩邊的廳堂、院落在形制上、尺度上也隨之減小,中軸線的東西端為該建築群的輔助建築,東、西廂房,主要為本族學子讀書的場所,東、西廂房有獨立的進出口以供使用,形成了不同的使用流線,進而體現建築的等級特征。

2尺度把握與緊湊布局

尺度是一種最基本的,也是最抽象的建築空間語言要素。尺度是諸多的建築空間語匯中最具有人性化色彩的因素,它最直接地反映了建築及空間的大小給人的感官體驗。這是一個獨特的,似乎是建築物本身的性質所要求的特性。尺度不僅與尺寸有關,它還能使建築物呈現出恰當的或預期的某種尺寸感,這取決於人對空間體驗的經驗,以及人與建築空間的關系。陳家祠中,主體建築的屋頂高度與室內地坪高度隨中軸線的延伸層層遞進,從建築的體量上強化建築的等級功能,人的尺度與室內的空間尺度與形成大概1:10的比例,突出一種恢弘的空間感,給空間使用者一種威懾力,強化宗族理念。但中進正廳由於主要用於宗族聚會,更強調人的使用,所以采用降低梁和雀替的高度,加上精美的雕刻,吸引人的注意力,來弱化強烈的尺度感(圖4),相比之下,後進廳堂的梁和雀替都相對較高。

2.1庭院尺度
庭院的進深與建築高度形成將近1:1的尺度比例,給人以舒適的空間感受,人到屋頂的視角在45度左右,視線可觸及屋面,這是一個最適宜觀賞圍合建築的立面與屋頂的空間比
例,剛好與立面與屋頂的雕塑相得益彰;同時有利於充分利用建築投影形成遮陰效果。而在庭院的寬度上。由於整體建築的開間較多,所以形成比較狹長的空間,由於用地相對
緊湊以及建築性格的要求,在庭院中也無法做出如江南園林般的造景,所以陳家祠中采用東西兩條連廊切割狹長的庭院,將庭院的尺度嚴格控制在合適的范圍,同時連廊更適用於嶺南的氣候特征。首進庭院較後進庭院進深大,主要是為建築群體外部空間與建築室內空間提供一個緩沖地帶,同時配合聚賢堂前面抬升的月台強化聚賢堂在空間序列中的地位,提供可觀賞建築細部的距離,後進庭院進深較小,主要是有利於提高後進正廳的威嚴感。

3空間效果與手法控制

正如前文所述,陳家祠建築群規模不大,但其帶給人們的空間感受確是豐富、深刻而獨特的。這與在空間設計中多種手法的綜合運用,且實現了手法對建築空間效果的成功控制不無關系,接下來對“對比手法”、“圍透手法”等方面進行分析。

3.1對比手法
陳家祠建築群成功地運用了多種對比手法來控制建築空間效果,具體表現為:建築物體型的對比;建築界面虛實的對比;空間大小和形狀的對比;院落空間的開放性與封閉性對比、明亮與昏暗對比;以及建築材質的對比等。其中,高低錯落有致的建築屋頂外輪廓為人們在建築群外部觀察、感受建築空間提供了很好的條件。例如,首進正廳明間與次間屋頂連為一體,特意抬升,盡間屋頂比明間與次間屋頂低,加上側廳、廂房屋頂,形成高低錯落的豐富的視覺效果,在外部開始強化軸線的感覺。庭院由於連廊的分割,也形成了一大兩小的庭院格局,以小襯大,借以強化主體建築。

3.2圍透手法
空間布局當中巧妙地處理好空間的圍透關系,以營造出豐富的空間效果。具體表現在各建築和院落等空間界面的不同圍透效果上。如前文提到過的庭院分割,連廊采用的鑄鐵柱子 (體量小,輕盈)更加增添了連廊的通透性,形成三個庭院的滲透關系,同時有自成一體(圖7)。三進正廳全采用柱子進行空間限定,只在正廳後側采用通透的木雕屏風圍合界定,另外,廊道的應用在陳家祠中隨處可見,以上的手法都形成了室外與室內相互滲透,形成室外與室內的過渡,同時讓建築體量感更加輕盈,弱化了繁復的裝飾帶來的厚實感,盡顯嶺南建築特色。陳家祠中的是窗、欄桿、牆、屋頂,也都采用通透的處理手法,來消除緊湊布局帶來的封閉感,窗、欄桿與木雕、石雕藝術相得益彰,形成內外滲透的空間效果,又有利於通風,符合嶺南氣候特征。牆、屋頂主要采用磚雕、灰塑,弱化牆、屋頂的體量感,帶來輕盈的效果。

3.3空間界定手法
空間布局當中巧妙地運用空間界定的各種手法,有利於對使用者形成心理暗示,表現出空間的相應功能與空間的性格。陳家祠中,主要有利用柱子形成空間界定,利用屋頂變化形成空間界定,利用高差變化形成空間界定等。例如後進正廳屋頂的處理手法,屋頂頂面為一體化的硬山屋頂,但屋頂底面利用隔層,將廊道部分屋頂處理為卷棚屋頂,配合柱子,形成主體空間與附屬空間的界定(圖9)。首進庭院的後部分進行抬升,與聚賢堂室內地坪平齊,形成月台,月台的設置一方面主要是為了強化建築的地位,一方面是為了給聚賢堂提供更多可利用的擴展空間,因此月台應是聚賢堂空間的一部分,有別於庭院,於是采用了巧妙的手法,將地面抬升,形成空間的界定,同時有助於對主體建築的強化,而聚賢堂的屋頂則一體連接,沒采用後進正廳屋頂的設計手法,從而達到內外功能聯系的目的 。

photo

plan

section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