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屏老宅
日期:2016/12/14 13:27:17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祠堂
木雕
小巷
友人說要前往黃山看徽州古村落,我問,去宏村?其搖頭,我又問,那是西遞?其依然搖頭,說實話,那裡的古村落,我所知道的或者說大多數人所知道的,也就是這兩個而已。友人說,我們要去的地方是黟縣的南屏村,聽到這個村名,我的第一反應就是,這個南屏與南屏晚鐘是否有聯系呢?細想一下,應該是沒啥關系的,南屏晚鐘是西湖十景之一,彼南屏山與此南屏山碰巧同名而已,後來當地朋友的解釋也印證了我的想法。原來,此村原名葉村,後因村西南北倚南屏山,更名為南屏村至今,我們這位當地朋友姓葉,正是本村的大姓。
據說,這個村落已被圈起來收門票了,本來我對這種已經被商業化開發的村落沒什麼興趣,但見友人堅持要我去看看,就不妨一往。車至村口,但見水口大樹成蔭,成群背著畫板的學生來來往往,直到車停在祠堂門口,既不見有人來售票,連個收停車費的人都沒有,還真是頗為奇怪。
祠堂門口這一段,應該是屬於南屏村的“CBD”了,人群比較集中,兩邊也都開的小商鋪,賣小飾品,賣土特產,賣酒。經過大祠堂時,看到上面掛著“老楊家染坊”的招牌,還以為這是當地的手工藝作坊呢,一打聽才知道,原來此處是張藝謀1990年拍攝《菊豆》中的主要場景之一,所以這塊招牌至今還懸掛著呢。
走過這段熱鬧的街區,很快就感受到了村子的寧靜,幾乎看不到什麼游人,一條小溪潺潺流過,還能聽到悅耳的水聲。在每個巷子裡,你都能看到幾個學生或席地而坐,或倚牆而立,在不同的角度描繪他們心目中的徽州古村落。我其實算是個很有方向感的人,但是在這南屏古村裡,有點兒轉向,交錯縱橫的巷子,串聯成組的老宅,讓第一次來到此處的我,大開眼界。而這裡古建保護之完好、木雕保存之精美,也讓我歎為觀止。老宅、古巷、祠堂、農田,就是這個村落的全部,更為難得的是,這裡還有不少私塾庭院。
當地朋友帶我們去了其中一處,名為“抱一書屋”,徽商把讀書和做官、經商融為一體,“十戶之村,不廢誦讀”,“賈而好儒”是徽商的一大特色。抱一書屋是當地李氏家族具有代表性的建築之一,房主李宗煝,又名李金榜,出生於清道光年間,當年由於家境貧窮,只讀了兩年的私塾就外出謀生,光緒年間,李宗煝因營運淮鹽而發了大財,成為聞名大江南北的富商。由於早年的坎坷經歷,李宗煝對黎民百姓和讀書人十分同情,在故鄉,他捐資興辦學堂,在西遞、陳闾、南屏村分別辦起了三所免費私塾,以供貧窮子弟入學讀書。抱一書屋就是三所私塾之一,建於光緒年間,距今約130年,取名為“抱一書屋”,就是告訴在此讀書的學子,抱定一個宗旨,心無雜念,好好讀書。
如今,書屋已無當年的輝煌,但是在後人的悉心照看下,倒也依然清靜舒適,庭院裡點綴著令人賞心悅目的花草,書齋裡的孔子畫像前,悠然飄散著檀香的味道。得主人邀請,上到書齋的二樓,雖然只是簡易隔出兩三個房間,但是從窗口望出去的庭院景致,卻很讓人動心,遙想當年在此傳出的琅琅讀書之聲,不免有了穿越的感覺。
在南屏看了幾幢老宅之後,發現雖然同屬徽州,但這裡的雕刻工藝,與婺源的老宅還是有一定差別的。婺源的老宅,大多數雕刻集中在大梁、牛腿和花板,而南屏的老宅,大多數雕刻集中在門框、花窗和護窗,不少地方還描了金,使得整個宅子看上去更為精致。比如大門,其他地方老宅的大門基本就是普通的木門,而南屏村老宅的大門一般都是兩層的,外面是雕花門,裡面是實木門,門闩都有好幾層,既安全又透氣且美觀,一舉多得。
我在南屏村還第一次看到了天井遮陽布,雖然老宅的天井夏季本就十分清涼,但是人們為了涼得更為徹底,設計出了這種遮陽布。平時卷起來掛在一邊,需要使用時就打開,可以把整個天井上方都遮蓋住,將炎熱都阻隔在了老宅之外。
推薦閱讀:
湖南保存最完整古鎮之朱亭
廣西陽朔興坪古鎮
山西良戶:活著的太行古村落
浙江臨海紫陽街的文化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