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燕山黃氏家廟升級省文保單位號稱“百柱廟”

燕山黃氏家廟升級省文保單位號稱“百柱廟”

日期:2016/12/14 12:51:22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豐州燕山黃氏家廟裡有一百○二根柱子,俗稱“百柱廟”

    禮樂聲聲,賓客雲集。昨日,省文物保護單位燕山黃氏家廟揭牌儀式暨燕山始祖忠勇公767周年誕辰慶典,在南安豐州燕山黃氏家廟舉行。

    今年2月,第八批福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正式公布,燕山黃氏家廟名列其中。昨日適逢燕山始祖忠勇公767周年誕辰,在一場隆重的仿古祭祖儀式後,燕山黃氏家廟正式揭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豐州燕山黃氏家廟始建於明代,至今已有700多年歷史。這座家廟有102根立柱,這是泉州建築中極為罕見的,令人歎為觀止。

    700多年古廟有102根大柱子

    車子駛入南安豐州燕山路,冬日暖陽照在身上,溫暖、舒適。豐州燕山黃氏家廟始建於明代,已有700多年歷史。廟宇坐西向東,三進十間張結構,廟面寬15米,門庭開三門,保持明代建築風格,為南安名祠之一。

    走近廟宇,只見正門匾額镌刻“黃氏家廟”四字,那是明代書法家張瑞圖的墨寶。側門拱柱上有對聯——燕北山川鐘間氣,閩南德澤有遺思。寬敞的天井種植有常青柏和桂樹,雖是冬日卻依然綠意盎然。

    讓人吃驚的是,在黃氏家廟的殿堂上,竟有102根大柱。家廟大殿的右壁上,有一方明代南京通政使司右通政黃河清撰寫的“黃氏始祖祠堂碑記”,碑中記載這座家廟“楹以百計、椽以千計”。泉州民間因此將此廟稱為“百柱廟”。泉州文管所文博研究員黃真真說,這應該是泉州建築中柱子最多的一座廟宇。

    據介紹,民間喜歡用“柱”來代表一個家族的分支,燕山黃氏家廟就是用大量的柱子來表示這個家族人丁興旺。


廟內牆上的“黃氏始祖祠堂碑記”


    獨特元宵燈會年年“乞七星燈”

    黃氏家廟正廳的神龛供奉著始祖忠勇公的神像,以及始祖公媽和二世十位捨公神主。

    黃真真介紹,燕山黃氏始祖忠勇公答剌真,系元世祖至元庚辰科進士,自燕山(今北京)入泉,累官南安達魯花赤,以進士升福、廣、浙司令,被授命為總憲兵。在泉州當官時,由於他尊禮法、以德惠民,民眾對他依依不捨。後來,他入籍南安,復故氏黃,以“燕山”志其源。答剌真故去後葬於豐州獅子麓。

    自黃氏始祖入泉以來,距今已有700多年,燕山黃氏歷代才人輩出,在明清時期就出過明南京通政司右通政黃河清、明戶部侍郎黃養蒙,明刑部侍郎黃澄,清內閣中書黃大玄,清南澳總兵左都督黃龍等賢達。

    燕山黃氏還有個獨特的習俗,每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黃氏子孫紛紛走上街頭,敲鑼打鼓、張燈結彩,在廟裡花燈下“鑽燈腳”,祈福許願,然後“討花枝”、“乞七星燈”等。這個燈會習俗自明起世代沿襲,雖在“文革”期間曾中斷,但“文革”結束後恢復,且年年舉辦,成為閩南地區少有的元宵燈會活動習俗。

    擁有700多年歷史的南安豐州燕山黃氏家廟,今年1月份升級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其令人稱奇的是,家廟內有102根柱,比泉州開元寺大雄寶殿(百柱殿)還多16根。昨日,在燕山黃氏始祖忠勇公誕辰767周年之際,一場別開生面的慶典儀式在豐州舉行。

    建於明代的豐州燕山黃氏家廟是南安名祠之一,家廟的結構為三進十間張,建築面積達710平方米。走進黃氏家廟,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正門匾額上的“黃氏家廟”四字,據悉,這是明代書法家張瑞圖的墨寶。廟裡各種精美的浮雕、影雕、彩繪讓人眼前一亮。值得一提的是,家廟柱子眾多,細數發現多達102根,因此,燕山黃氏家廟又被稱為“百柱廟”。在燕山黃氏家廟的周圍還有許多黃氏的祖祠建築群,他們如眾星捧月般地圍繞著家廟。

    今年1月份,燕山黃氏家廟正式升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千名黃氏子孫來豐州參加了昨日舉行的正式揭牌儀式,清朝時期移居廣西貴港市的宗親也特地回來認祖歸宗。

    據了解,豐州燕山黃氏的開基祖忠勇公答刺真為元朝進士,在泉州當官時“尊立法,德惠於民”,深受士民愛戴,後來便“以官為家,入籍南安,復故氏黃”。忠勇公生有10個兒子,除了長子和次子回歸燕山(現北京)原籍外,其余8子均留在南安。經過幾百年的歲月,如今海內外的豐州燕山黃氏宗親共有20多萬人,在商界、政界、文化界等領域名人輩出。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