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防火術”助古鎮災後涅槃

“防火術”助古鎮災後涅槃

日期:2016/12/14 13:26:21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雲南香格裡拉獨克宗古城北門街上,古城內最老的建築

貴州省鎮遠縣報京鄉報京侗寨。該村寨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

    今年以來,國內多處古城、古鎮發生火災,除了經濟財產損失以外,大火更吞沒了古建築所承載的歷史記憶和文化信息。

    隨著中國旅游業越來越發達,古鎮旅游資源的開發也就成為了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且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開發利用古鎮資源,就必須要綜合解決一系列問題,而火災的預防和處置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內容。

    1月11日凌晨,位於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州府香格裡拉縣的獨克宗古城發生大火,起火原因為客棧管理者用火不慎引起火災。1300年歷史的古城核心區變成廢墟。

    1月25日晚,貴州省鎮遠縣報京鄉報京侗寨發生大火,300年歷史的侗族村寨被燒毀。

    4月6日凌晨,雲南麗江束河古鎮發生火災,起火原因初步確定為一菜館老板將未熄滅蜂窩煤爐置於館內,引燃周圍物品。

    為什麼古鎮一旦發生火災,就經常會出現“火燒連營”之勢?古鎮滅火又難在哪裡呢?

    土木房屋及電熱毯等電器設施都是火災隱患

    一些消防界業內人士指出,中國古鎮的建築絕大多數都是木結構或磚木結構,建築歷史比較久遠,存在可燃物多,火災荷載大,耐火等級低,疏散通道狹窄等先天不足,再加上後天的隱患,一旦發生火災,極易發生火燒連營的情況。

    在麗江經營客棧的旅游達人張金鵬告訴本報記者,麗江古城建築以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一進多院為主,建築密集,街巷狹窄,房屋構造均為土木結構。雖然,如今麗江的每家客棧裡都安裝了滅火器,院子裡也有“消防水池”,也經常會看到一些比較小的消防車進出古城巡視,但是他認為,古城裡仍有比較大的火災隱患。他建議,在古城裡有房頂的區域內都禁煙。此外,張金鵬也表示,冬天客房裡經常出現的電暖氣、電熱毯等電器設施是容易引起火災的另一大隱患,游客和客棧經營者有時在插拔電源時會疏忽大意,而這種疏忽,往往是造成火災的罪魁禍首。

    過度商業開發破壞古鎮固有的防火格局

    此外,古鎮近些年的旅游、商業開發造成新舊建築毗連,沒有分區,沒有防火牆,建築高度密集,也是古鎮火災損失慘重的一大原因。日月林卡旅行服務機構總經理、同時也是香格裡拉當地藏族人的洛桑告訴本報記者,獨克宗古城原本的布局中,古城房屋中間有必要的“隔火帶”,在歷史上,房屋的間距也比較寬敞,不可能出現“連片失火”的情況。

    “我們的先民在建造木質結構的藏房時,肯定是考慮到了隔火帶,而現在的人建造房子,因為地價貴,所以建造的房子間距越來越窄。一家商業客棧起火,導致大量文物損毀,這樣的教訓需要牢記。”洛桑說。

    2014年4月13日,央視《焦點訪談》做了一期節目——《古鎮:火災的隱患》,節目中,央視記者曾采訪到迪慶文管所所長陳鋼,陳鋼介紹,獨克宗古城有三種建築:民居、商鋪和漢式佛堂,三種都是土木結構的建築,連房頂都是木制的。為了防火,歷代先人對它的建築空間布局和防火預留空間都形成了嚴格約定,但是現代商業開發把這些都破壞掉了。傳統的獨克宗古城建築之間不僅預留了防火間隔,一旦一棟建築著火,居民可以掀起屋頂,用牛皮繩把整棟房子拉倒破拆,鋪在房頂的一層厚土冬天可以保溫,著火的時候可以滅火,不至於殃及其他鄰居。

    傳統建築的防火理念被拋開,為大火埋下了重重隱患。

    應該為每個古建築建立完備的數字檔案

    著名旅游專家劉思敏指出,香格裡拉獨克宗古城的火災已成既定事實。在恢復重建過程中,要抓住這個“鳳凰涅槃”的機會,做好規劃,在建設過程中充分尊重歷史,精益求精,獨克宗古城就還有希望。此外,這次大火也再次給人們提醒,就是要做古城、古鎮、古建築的“全信息數字記錄”,為每一個古建築都建立完備的數字檔案。地震、水災、火災等天災人禍一旦發生,在恢復重建過程中,才會有最准確的信息可供查找、參照。

    古鎮重建

    古城內60%以上為生活居住區

    郭東生,香格裡拉縣獨克宗古城“1·11”火災恢復重建指揮部辦公室主任

    民居恢復要“修舊如舊”、“建新如舊”

    民居恢復與改造遵循“修舊如舊”、“建新如舊”的原則,不可能出現由原來的木質結構建築變為“鋼筋水泥”這樣的情況。在“建築用地”上,在滿足消防通道建設要求的基礎上,盡量保持原用地格局和產權歸屬。在“建築材料”上,會保持原有的木結構主體,在恢復改造過程中,在戶與戶之間,會適當使用防火材料隔離;在尊重原有建築風貌和文化習俗的前提下,除木質材料外,也會部分選用其他消防材料作為建築材料。在20米到25米的地下密集布置消防栓,在建築中引入更多保障消防安全的措施。在“建築結構”上,也會區分居住、商鋪等功能,做到一屋一策。

    建設防凍消防水池完善民居消防設施

    在基礎設施恢復與完善工程以外,“防災減災設施”是我們關注的重中之重。防災減災工程將會與基礎設施、民居恢復等工程同步實施,並貫穿恢復完善工作的始終。

    首先是加強專業消防系統的建設,目前計劃新建古城專業消防站1座,配備適用的消防設施設備。其次,完善公共消防設施,考慮到冬季這一地區的氣溫情況,將建設防凍消防水池、提高防凍消防火栓設置密度。此外,將建設火災監控、安防聯動等系統。針對居住、餐飲、住宿、娛樂、商鋪等不同的民居用途,完善防火牆、煙霧探測、噴淋系統、防火水缸、滅火器等民居消防設施建設。 


    對古城經營性店鋪總量進行控制

    對古城內經營性店鋪進行總量控制的同時,對其店鋪性質和經營內容進行必要的規范和控制,原則上按《獨克宗古城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保障古城內60%以上的生活居住區。

    地域和民族文化是體現古城魅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物古建是文化的重要載體,古城恢復完善不僅是修路、蓋房、通水和通電,還是一個延續歷史文脈和藝術創造的過程。文物古建的恢復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也會同時進行、統籌安排。

    他山之玉

    日本木房子含水量多電器電線安裝規范

    王銘珍,消防民俗專家

    日本木質古建築聚集區內的人口少、建築規模小、建築與建築之間的距離大,而中國很多古鎮的情況恰好相反。中國古鎮商業的開發,占用了一些消防通道,再加上游客比較密集,發生火災的危險系數本身就比日本要高。

    日本有很多溫泉賓館,有好多房子蓋在水環境當中。相對來說,木質結構的房子含水量比較多,木頭水多,當溫度高一點的時候,不容易著火;在干燥的環境下,木頭則容易著火。我國西南的一些古鎮,氣候有時候很干燥,這也是容易引發火災的一個方面。

    但從人為的因素來講,日本人對房屋裡電器安裝的要求很嚴格,電器也都安裝得很規范,會有一些保障措施,比如把電線安裝在鐵管子裡,再埋設在牆裡,這樣避免了擴大燃燒。

    在日本,對房間裡電器的安裝要求至少有二十幾項必須達標。而在中國,隨意拉電線的情況很多,電線被到處拉來拉去,著火容易擴大成災。所以,古鎮的木結構建築中,電線安裝要規范。

    此外,中國一些地區的消防設備存在著老化、過期的問題。比如說,二氧化碳滅火器、干粉滅火器,都有一定的使用年限,過期就無效了。一般來說,滅火器一年就過期,過了12個月,干粉滅火器裡的干粉就得換,否則結成團了,也不能滅火。

    要加強對滅火器定期的檢查、檢修和維護工作,教會人們怎樣正確使用滅火器(很多地方有滅火器,可人們並不會使用,還是見火就跑),這樣“滅火器”才不是擺設。

    安徽宏村對居民進行消防培訓

    我們的先民在建造木結構的藏房時,肯定考慮到了隔火帶,而現在因為地價貴,建造的房子間距越來越窄

    謝勇,中坤集團副總裁

    在宏村,我們一直在加強專業消防系統建設,提高應急處置及緊急救援能力;加強消防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和提升民居防火設施建設等。很多地方設置了消防標志,花了很大的資金,建設和完善景區的電子監控設備。我們也會收到譬如及時更換滅火器等提醒。

    我們公司和政府之間,也做了一個很好的消防協作,宏村周邊有森林、山區,政府制定了森林防火的預案,跟我們進行對接以防止森林火災,殃及宏村。我們和政府之間,共同開展了一些消防的培訓,特別是針對古建築裡居民的消防培訓。

    宏村是水鄉,在建造之時,每個巷道之間全部都是用水連通的,水本身就是一個天然的屏障,而且每家每戶取水都非常方便,在四合院天井裡,都有儲水缸等,實際上也有消防之功效。宏村家家戶戶院落高大的“馬頭牆”,實際上也能起到暫時隔離的作用,可避免火災很快蔓延到他處。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