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年明朝古宅風雨飄搖
日期:2016/12/14 13:25:53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眼前的建築像一位衰老多病的老人蜷縮在四周的鋼筋水泥房間,艱難地苟延殘喘著。大天井中生機勃勃的花草樹木,更顯出它的蕭條和荒涼。坐北朝南的三間廳堂面向天井,中間那間是敞開的,裡面堆滿了廢棄的農具、日常用品以及一些枯竹、斷木,屋頂上橫七豎八地掛著電線、枯草、蜘蛛網;右邊那間廳堂的外牆是用黃泥土刷塗的,不少磚頭裸露在外,牆壁上爬著一些枯死的野草,窗台上雜亂地堆著一些磚頭、木板,屋頂瓦片殘缺不全,日光傾瀉進去,倒使堂內明亮了不少;左邊那間廳堂用紅磚砌牆兀自隔開,像是與其他兩間廳堂沒了關系,外牆則粉刷著白石灰。
不過,仔細觀察,這座古宅還是有很多可圈可點之處,如,廳堂裡的圓木柱粗壯挺拔,石頭柱腳雕刻精美;殘存的屋檐、門窗、牛腿雕梁畫棟,花鳥蟲草栩栩如生;兩邊的馬頭牆相互對稱,凌空展示,甚為壯觀,依稀可見當年新廳的精美和氣派。
“別看現在的新廳這麼破舊,想當年,它和它的主人都是很不簡單的。”新廳後裔陳洪林說,孩提時,他依稀記得,新廳的正廳前梁上掛著“進士”牌匾,後梁上掛著“功名錄”牌匾(文革時均被毀),而兩邊梁上,據老人說懸掛的是明代書聖董其昌、狀元楊守勤,清代畫家鄭板橋等人題寫的牌匾,整個廳堂顯得雄壯氣派,十分榮耀。
據龍溪陳氏宗譜記載,大陳新廳是明朝宣德年間的古建築,占地300平方米左右,坐北向南,三大開間,出後門是小天井,長長的走廊通向二層的堂屋(已被拆毀)。新廳是始祖陳永章和他的兒子所建,其後裔人才輩出。慈溪落魄少年楊守勤被新廳源字太公收留,後陪著源字太公的兒子在京伴讀,兩人分別高中狀元和進士。演字輩太公陳世恭,享年108歲,楊守勤曾為其寫傳記。河字輩於京公為萬歷年間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