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應自然地勢,順坡而建是聚落的立地選擇條件。而呈現的空間特色,即為前低後高,坐山觀局。作為一種營建的普遍性法則,其實已經內化為一般常民的風水觀,更甚是匠師的風水論述。
『山』指的是最近地點的靠背,『局』性為水,是前面需取水路(即坎),流向屋前之意,具體來看一個順坡而建的民居族群。
遵循著修正過後的梳式布局配置,於向陽的坡面上,建物同向且層層緩升,聚落最高的部分,通常是宗祠,最低處即為水塘,以剖面來看便形成前低後高。
同時前低後高,能使每棟屋子之正身明間(公媽廳)的祖先排位。可以望出去,不致遭受前面屋頂擋住。因此,在微地形的考慮下形成漸次升高的側面景觀,亦為傳統聚落的重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