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聖母堂
日期:2016/12/14 13:20:58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玫瑰堂屬於舊聖道明會院。聖道明會院由來自菲律賓於1587年到達澳門的西班牙修士興建,其後不久由葡萄牙信徒管理,教堂為供奉玫瑰聖母而建,最初用樟木興建,後換上現今的抹上灰漿的實心磚,屬於葡萄牙十七、十八世紀在東方流行並采用的建築風格。
教堂有三殿,主殿深而寬,一道用實心磚建造的拱門將主殿和堂身分隔開。
玫瑰聖母堂-建築構造
聖堂內的天花板布滿圖案裝飾,其中有一皇冠圖案,恰好就在主壇上,大門雕工精細;聖堂內部色彩缤紛,形狀不一的彩色玻璃組合而成的圖案,予人明快之感;祭壇上置有聖母手抱聖嬰的塑像,聖堂內則擺放著花地瑪聖母像,每年五月十三日的花地瑪聖母出游即以此聖堂為起點。
澳門政府在1997年對教堂進行了全面維修工程,並在樓高三層的鐘樓內設立了一所聖物寶庫,收藏了不少藝術品式的彌撒用品和木雕聖像的珍品。
玫瑰聖母堂-歷史
玫瑰聖母堂又稱板樟堂或多明我堂,始建於1687年,是天主教的多明我會教士初到澳門時設立的,至今已有四百年的歷史。教堂於1828年重修,今天壯觀的規模,乃源於此。板樟堂供奉花地瑪聖母,是葡國人很崇拜的神。堂內存有許多富有奇趣的油畫及雕像,尤以耶稣基督像最為著名,從中可窺見古西班牙的宗教藝術特異之處。聖堂內的天花板布滿圖案裝飾,其中有一皇冠圖案,對下便是主壇,大門雕工精細;聖堂內部色彩缤紛,形狀不一的彩色玻璃組合而成的圖案,予人明快之感;祭壇上有聖母聖嬰像,聖堂內則擺放花地瑪聖母像,每年五月十三日的花地瑪聖母出游即以此聖堂為起點。教堂通常於下午開放,可先按門鈴,然後經旁邊閘門進入,再繞過一條長廊便可進人聖堂內部,聖堂後面設有一小博物院,內藏聖保祿大教堂所遺留下來的早期著名雕刻及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