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大源村看古建築 與山林互映襯

大源村看古建築 與山林互映襯

日期:2016/12/14 13:14:14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大源村的古建築形式以民居為主

大源村的古建築形式以民居為主

大源村的古建築形式以民居為主

大源村的古建築形式以民居為主

    大源村的古建築形式以民居為主,其中保存較為完整的有20余處。這些古民居與周邊的村落環境完美結合,青磚黑瓦中透出的清水木結構,與山林之景相互映襯,表現出山地村居的樸素與凝實。

    而民居多為前後一至二進合院式,依山而建,層層遞高;主廳後部太師壁前設立神龛或神櫥,民居的後部多建有半圓形的花胎,是閩西北客家建築的典型代表。

    作為大源民居代表的戴氏官廳,位於下大源村的村尾,是大源村現存規模最大的古民居建築群。主座建築由左右並列的三條軸線組成,每條軸線上分布前後三堂;在主座建築的前部,有門坪及半圓形水池,後部也有半圓形的花胎,左右各一列橫屋,在右列橫屋的外側,還另外建有附屬的經堂等建築。建築始建於明後期,清乾隆年重修主座前堂、正堂局部,後堂仍完整保持明代原貌。

    大源村的廟宇建築,主要也是水尾建築。由於村落由上、下兩村組成,歷史就形成了兩個水尾建築組群,即上大源村的南溪廟、文昌閣、三聖廟組群,以及下大源村的隆興廟、永安殿、奎星閣組群等。廟宇依山構築,掩映於翠樹叢中,景致優美,別有韻味。

推薦閱讀:

福清古民居:三山鎮澤歧村

爭相打造假古街 “假的比真的好看”成共識

廚房風水 化煞擺設有門道

傳達保衛古跡心聲奏效 大馬唐人街古建或不拆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