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建築裝飾圖案的寓意
日期:2016/12/14 13:13:59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此飛天壁畫出自平順大雲院(亦稱大雲寺)的大佛殿。大佛殿始建於五代後晉天福五年(940年),壁畫為當時所畫,現殘留的有二十余平方米,屬國家級文物。它對於研究唐、宋時期北方佛教藝術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壁畫中飛天仙女,呈坐姿飄舞狀,手中捧缽,袒胸露背,表情安詳自在;她體態豐滿,身姿優美,表現出唐代婦女以胖為美的審美情趣。飛天的衣角及超長的飄帶向後飄飛,自然流暢,給人一種翩翩翔舞、凌空風動的飛揚動感。
在我國,飛天形象是隨朝代不同而變化的。北魏前期,臉型圓胖,有女性也有男性,飄帶較短;東西魏、北齊時期,面相清瘦,可謂"秀骨清像",飄帶漸長,凌空感增強;到盛唐時期,飛天完全變成少女形象,體態豐滿,飄帶超長,舞動如波浪狀上下翻飛,更加流暢自如。此飛天壁畫很好地表現了唐代壁畫的藝術遺風。
飛天,出自佛經,梵文音譯作"乾闼婆",意譯為"香神"、"香陰"等。她們"不啖酒肉,唯嗅香氣"以資陰身,又自其陰身出香,故名"香神"。原為古印度婆羅門教崇拜的群神。她們與緊那羅同是伺候帝釋天的音樂之神,乾闼婆奏樂,緊那羅唱歌。後被佛教吸納,成為專門給佛唱贊歌的音樂群神。她們屬"天龍八部"神之一,住在須彌山南金剛窟。飛天欲作樂時,其身自現異相,飛行於天宮之間,手持樂器,翩翩飄舞,故又稱"天樂神"、"伎樂天"、"樂神"、"音樂天"、"凌空之神",是佛教中歡樂吉祥的象征。
推薦閱讀:
江西三江古民宅群盼老有所養
合川古街將重現兩百年文峰塔
鄭州方頂村明清古建築保存完好擬旅游開發
武昌古民居的綠色生態學